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114,共5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14
-
1李恩江 贾玉民.《说文解字文白对照译述》[M].中原农民出版社,2000年.43页.
-
2杨孚.《异物志》[A]..《南越王五主传及其他七种》[C].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
-
3嵇含.《南方草木状》[A]..《南越王五主传及其他七种》[C].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
-
4唐胄.《正德琼台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年..
-
5周济夫.《说“薯蓣”》[N].海南日报,2002年6月2日第3版.
-
6曹树基.玉米和番薯传入中国路线新探[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4):62-66. 被引量:26
-
7蒋星煜.《苏东坡吃山芋》[J].《散文》,1980,(2).
-
8赵德馨,彭传彪.苏东坡吃的是芋头[J].农业考古,1982(2):75-78. 被引量:4
-
9贾祖璋.《苏东坡吃的山芋》[J].《科学与文化》,1980,(2).
-
10.《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163,1228页.
共引文献35
-
1张芳.玉米进入中国的时间与路径研究综述——基于中国知网的搜索[J].闽商文化研究,2019(1):15-18. 被引量:2
-
2史立英,段辉娜.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和谐农村的建立[J].中国市场,2006(35):7-7. 被引量:2
-
3陈光良.海南槟榔经济的历史考察[J].农业考古,2006(4):185-190. 被引量:2
-
4韩茂莉.近五百年来玉米在中国境内的传播[J].中国文化研究,2007(1):44-56. 被引量:27
-
5黄兴球.植物栽培:壮泰族群同源与分化的佐证[J].东南亚纵横,2010(12):32-38. 被引量:1
-
6杨志强,张旭.前近代时期的族群边界与认同——对清代“苗疆”社会中“非苗化”现象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5):73-80. 被引量:9
-
7马啸.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与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明清庆阳方志所载传统农作物的种植与新品种的引种为例[J].西夏研究,2012(1):89-97. 被引量:5
-
8郑南.美洲作物番薯的传入及在黑龙江地区的引种与栽培[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28(8):4-11. 被引量:1
-
9熊茂松.论地域方言在地域社会史研究中的价值——以民国《云阳县志》为考察中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29(6):115-118. 被引量:1
-
10李玉尚,杨雨茜.番薯、玉米与清初以来四川的钩虫病[J].科学与管理,2013,33(6):33-51.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63
-
1龚胜生,石国宁,李孜沫.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疫灾地理研究[J].历史地理研究,2020,40(1):18-30. 被引量:10
-
2谢元鲁.《山海经》中有关粮食作物的记载[J].天府新论,1985(6):47-50. 被引量:2
-
3高施,林丹红.地方志中历代福建医家之医案医事分布评析[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6):60-62. 被引量:3
-
4余新忠.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兼论战争与瘟疫之关系[J].近代史研究,2002(5):79-99. 被引量:42
-
5林鸿荣.棪木求索[J].古今农业,2004(4):37-41. 被引量:2
-
6黄坚航,陈明.建泽泻小考[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6,16(1):54-55. 被引量:5
-
7胡世林.道地药材与方志和贡品[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8):496-499. 被引量:13
-
8张峻松.中医院校图书馆应如何开发与利用地方资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3(6):45-45. 被引量:2
-
9张剑光.唐代江南的疫病与户口[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5):100-106. 被引量:12
-
10吕胜由摄影,潘富俊.诗经植物图鉴[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引证文献2
-
1芦净,赵建成,杨艳秋,冯广平,田凯.《山海经·南山经》植物考[J].科学通报,2013,58(S1):66-70. 被引量:6
-
2徐满成,李文惠,段逸山.地方志涉医资料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5):813-81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0
-
1罗启龙,晋文.秦汉时期南方天然林木的分布及人类影响[J].中国农史,2017,36(4):102-111.
-
2徐可.论《五臧山经》中神奇植物的神力来源[J].青年文学家,2019,0(30):53-53.
-
3赵振宇,杨泽,周修腾,孙嘉惠.《山海经》中植物分类与分布[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123-127.
-
4曾思玲,卢薏,覃丹,覃思,戴铭.八桂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渊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348-1351. 被引量:1
-
5李兰芳.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J].古今农业,2021(3):29-37.
-
6崔燕兵.守正创新、传承发展视角下河南道地药材产业振兴策略[J].决策探索,2021(20):12-13. 被引量:1
-
7陈少华,马钦,赵可琢,张丽君,丁侃.《中国历代医家传录》引用书目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16):122-126. 被引量:1
-
8胡素敏.刍议《神农本草经》三品分类法的内涵[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5(8):800-805. 被引量:2
-
9任锦烨,韩毅.雍正、乾隆年间官修通志中的清代地方医者与医学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30(1):59-65.
-
10张凡,杨继红,毛海飞,卫瑜,张丽宏,闫培瑛.明清时期山西中药材的方志文献研究——以《山西通志》为例[J].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25(6):591-595.
-
1何业恒.大熊猫的兴衰[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13(4):111-127. 被引量:6
-
2张铁峰.“碧护”在马铃薯上增产效果明显[J].中国农资,2012(16):22-22.
-
3记住这些同物异名的化学农药[J].农村发展论丛(实用版),2000(9):39-39.
-
4烟粉虱的发生与防治[J].农化新世纪,2004(8):23-23.
-
5宋爱颖,孙影,吕新强,朱玲.烟粉虱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04(2):30-30. 被引量:1
-
6魏新雨.警惕药材种子中的陷井[J].农家科技,2003(4):5-6.
-
7朱蕙芳.AF液处理马铃薯种块的增产效果[J].上海农业科技,1989(2):20-20.
-
8李捷,柯九章.烟粉虱发生与防治技术[J].江西棉花,2007,29(6):44-46.
-
9陈智君,桂林国,吴利晓,王天宁.马铃薯种块芽眼数对出苗影响试验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5,56(12):11-12. 被引量:1
-
10郭俊.山药播种需防病虫[J].农药市场信息,2009(7):4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