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例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家庭类型调查
被引量:12
Family Cohension and Adaptability of 798 College Students
出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4-255,共2页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参考文献4
-
1郑成畴,黄运坤,张小聆,吴爱萍,温达民.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1):51-52. 被引量:10
-
2费立鹏 郑延平 邹定辉 见: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编著.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巾文版(FACES II—CV)[A].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C].,1999(增订).142-149.
-
3Olson D, Russel C, Sprenkle D:Cirupolar Modek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 VI: Theoretical up date.Family Process 1983.22:69-83.
-
4曾昭祥,刘琳,房茂盛,李志成,高新学.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的调查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4,17(1):4-6.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19
-
1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97-101. 被引量:697
-
2翁正,张敬悬.家庭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作用的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4,27(3):156-159. 被引量:53
-
3熊卫.精神分裂症家庭干预的疗效评估[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5,22(3):169-172. 被引量:43
-
4梁家国,朱玉英,王秀英,朱孔香,韩邦海.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状况影响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76-178. 被引量:72
-
5汤毓华 张明园 等.社会心理因素和精神分裂症[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8,14(5):297-299.
-
6世界卫生组织.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2-74.
-
7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122-129.
-
8R.To lle 王希林(译).实用精神病学,第十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06-208.
-
9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1997年,136页
-
10王希林(译),实用精神病学(第10版),1996年,206页
共引文献25
-
1刘苗苗,许娟,戴秀英,徐卫国,李林贵,鲁海燕.家庭功能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概述[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9):1062-1065. 被引量:1
-
2吴福喜,黎丽燕,朱海兵,郑艳辉.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0):42-43. 被引量:5
-
3刘琳,任巧玲,岳淑英,卢世臣,詹来英,付凤珍.家庭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及其情感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05,21(11):51-53. 被引量:3
-
4许萍,杨建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性特征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47-48. 被引量:5
-
5许萍,杨建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57-159. 被引量:5
-
6敖翔,潘勇,宋红梅,李祥,邵群,许海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3):98-100. 被引量:4
-
7王琳.高二学生社交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4):47-49. 被引量:1
-
8侯红波.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及其情感表达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60-1661. 被引量:3
-
9詹来英,张丽,于兰,王爱芹.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照料者情感表达及监护水平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394-397. 被引量:4
-
10金琼,李晓驷.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研究现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5):471-47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36
-
1罗薇,戴晓阳.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6):669-672. 被引量:15
-
2魏志义.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0):86-88. 被引量:3
-
3张书琴,关恒永,杨茜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4):35-36. 被引量:22
-
4何克让,何正平.目前农村婚姻状况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J].道德与文明,1986(3):28-27. 被引量:1
-
5辛自强,陈诗芳,俞国良.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1):23-27. 被引量:35
-
6高瞻,刘珍妮,李新天,林建龙.珠海城区初中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4,16(6):326-328. 被引量:9
-
7池丽萍,辛自强.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21(3):55-60. 被引量:142
-
8马颖,刘电芝.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1):74-79. 被引量:89
-
9石满,丁新华.军校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3):189-191. 被引量:15
-
10洪普,谢小华,莫海燕,赵卫华,赵毅.88例孕妇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6):978-97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2
-
1李斌,陈浩冲.农村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538-540. 被引量:10
-
2连光利,王惠珊,宫丽敏,黄小娜.孕妇的保健需求及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462-2463. 被引量:1
-
3徐安琪.和谐家庭指标体系及其影响机制探讨--上海的经验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9(2):88-97. 被引量:5
-
4张晶瑞,李志.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人性观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68-1070. 被引量:7
-
5佘凌.缺失与弥补——关于家庭功能弱化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9(9):30-36. 被引量:18
-
6张赛,路孝琴,杜蕾,杜娟,王嵬,郭爱民,崔树起.家庭功能评价工具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的发展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725-728. 被引量:89
-
7孙维胜.90后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2(5):42-44. 被引量:1
-
8陶花,林征,黄晓萍,顾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9):42-44. 被引量:21
-
9李文华,王丽萍,苑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7):1067-1070. 被引量:20
-
10陶花,林征,黄晓萍,顾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家庭环境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1342-1346. 被引量:66
二级引证文献240
-
1夏蕾,黄华涛,王立菲.军校大学生消极应对方式和家庭适应性在儿童期创伤与抑郁中的中介作用[J].职业与健康,2020(20):2847-2850.
-
2杨小敏,黄小洁,林雪华,曾楚云.同期护理干预对肿瘤放疗患者及其照顾者负性情绪、心理应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20):151-153. 被引量:2
-
3刘莉.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3(4):555-558. 被引量:2
-
4李丹,武艺,贾涛.家庭和谐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验证[J].心理月刊,2023(23):26-29.
-
5赵宁宁,齐少伟,林乃磊.高职大学生自我接纳与认知方式的关系[J].心理月刊,2023(3):47-50.
-
6王艳红,叶丽媛,李府桂,周明洁.D型人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三个时间点调查数据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1):120-127. 被引量:4
-
7孙燕.青少年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家庭功能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9):55-55. 被引量:5
-
8周海燕.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与病耻感的影响[J].名医,2020(9):182-183. 被引量:2
-
9刘海燕.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幸福度测量及家庭功能的伦理解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4-32. 被引量:1
-
10李海辰,宋明珠,冯凯丽,孙骁,尼春萍.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军队新手驾驶员驾驶风格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2,36(12):994-1000.
-
1张积家,王娟,邓碧琳,肖二平.摩梭家庭的亲密度与适应性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3):60-65. 被引量:1
-
2刘婷,张进辅.家庭性格匹配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研究,2008,1(6):55-59. 被引量:1
-
3张连云.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113-116. 被引量:2
-
4杨小劲,潘矜矜.我校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消费状况调查报告[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1):78-81. 被引量:4
-
5王学义,廖煜娟.迁移模式对已婚农民工家庭功能的影响——基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视角[J].城市问题,2013(6):90-98. 被引量:5
-
6卓然,葛鲁嘉.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影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社会科学战线,2015(10):271-274. 被引量:8
-
7高颖怡,林玉凤,朱劼,易仲怡,朱颖欣,熊浩,梁诗颖,麦婉婷.城市中年空巢女性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J].科教文汇,2015(20):132-134. 被引量:1
-
8周群英.结构家庭治疗法改善大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的个案报告[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11(5):109-113.
-
9田常青,云晓彬,孙雅,李浩军,张川江,张宪武,陈丽霞.大学生网络成瘾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1):10-15. 被引量:3
-
10池丽萍,辛自强.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21(3):55-60. 被引量: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