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的控制与预防
被引量:11
The control and the prevention of resistant bacteria
出处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5年第1期77-79,共3页
Henan Med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8
1 戴自英.多重耐药菌感染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J] .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2):77-78. 被引量:115
2 叶应妩,杨天兵.细菌耐药机理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6):325-327. 被引量:33
3 张晓莉.关于细菌耐药的机理、监控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7,18(1):37-39. 被引量:11
4 Murray BE,刘文英.细菌耐药的新动态和导致的治疗难题[J]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2,15(4):170-172. 被引量:7
5 蒋红霞,曾振灵.细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控制对策[J] .动物医学进展,2001,22(4):4-7. 被引量:32
6 杨永弘.第三讲 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问题[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3):182-183. 被引量:26
7 杨永弘.小儿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及其对策[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0):592-593. 被引量:14
8 孟甄,金建玲,刘玉庆,高培基.细菌耐药性的诱导与消除[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9):1047-1051. 被引量:70
9 孙晓刚,宋代军,王金勇,范首君.饲用抗生素引起的细菌耐药性及其对策[J] .中国饲料,2003(20):30-32. 被引量:8
10 Wagner J,Hahn H.Increas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human bacterial pathogens by resistance gene transfer from food of animal origin[J].Berliner and Munchener Tierarz Tliche Wochenschrift,1999,112(9):380-384.
二级参考文献41
1 朱毓兰,陈群,关显智.止痢灵对痢疾杆菌F_13株R质粒体外及体内消除作用的对比实验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3,12(5):310-311. 被引量:9
2 张海胜.新抗生素发现与开发中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4,15(6):425-430. 被引量:5
3 叶应妩,杨天兵.细菌耐药机理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5,18(6):325-327. 被引量:33
4 孔海深.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7,20(1):20-21. 被引量:6
5 陈民钧.临床细菌耐药性现状[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3,16:371-373.
6 江苏新医院.中药大词典[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183.
7 戴自英 刘玉昆 等.实用抗菌药物学(第2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8-216.
8 王浴生.化疗药理学进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78-194,197-200,244-255.
9 张继瑜 赵荣材 等.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分子机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M].北京,2000.15.
10 马绪荣 刘鸿印 江元培et al 见:郑钧镛 王光宝主编.药物敏感性试验法[A].见:郑钧镛,王光宝主编.药品微生物及检验技术[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49~51.
共引文献496
1 姜春兰.剖宫产术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95):316-316. 被引量:1
2 叶菊贞,莫文梅,吴国红,蓝建良,丰峰,徐秋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下呼吸道细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J] .浙江医学,2007,29(2):178-180. 被引量:1
3 蔡会全,于新花,王振江,王寿高,刘治西,房坤,李栋刚.抗微生物药物轮换用药方案[J] .中国家禽,2007,29(16):55-57. 被引量:3
4 柴宗斌.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滥用抗生素现象应予纠正[J] .卫生职业教育,2003(S1):56-56.
5 邱春媚,何家康,毕玉海.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调查与对策[J] .猪业科学,2008,25(8):38-41. 被引量:8
6 游佳,黄美娇,钟琼花.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三种病原的检测与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2,2(S1):96-97.
7 叶英,李家斌.不同人群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机制[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8,2(2):13-20. 被引量:4
8 王大鹏,王进忠,孙淑玲,刘素花.植物源农用杀菌活性物质研究与应用前景[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16(3):75-79. 被引量:14
9 胡静,熊邦泽.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稳定期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24-25. 被引量:3
10 张雪霞.创伤、骨折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护理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121-121.
同被引文献126
1 李富金,高崧,禚宝山,张銮銮,张彬.山东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家禽,2005,27(z1):139-142. 被引量:8
2 姚齐龙.铜绿假单胞菌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J]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6):891-892. 被引量:4
3 宋春敬,宋春娟,段昌群.抗生素抗性质粒研究进展[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S1):194-198. 被引量:3
4 李肖梁,马有智,方维焕,帅江冰.气单胞菌在中华绒螯蟹中的检出率与耐药性[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8):39-41. 被引量:1
5 崔晓文,张秀英.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与耐药基因的快速检测方法[J] .中国兽药杂志,2004,38(9):30-32. 被引量:5
6 徐海花,牛钟相,秦爱建,张万福,宁运平,张帅,贾怀海.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地方株的分离与鉴定[J] .山东家禽,2004,17(10):7-10. 被引量:11
7 潘劲草,刘克洲.整合子在革兰阴性菌获得性耐药形成机制中的作用[J]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31(5):289-291. 被引量:8
8 崔金环.谈细菌耐药性[J] .中原医刊,2004,31(21):46-47. 被引量:6
9 蒋红霞,陈杖榴,曾振灵,邓旭明,欧阳红生,李瑶.寡核苷酸芯片检测兽医病原菌耐药性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9):1385-1389. 被引量:9
10 王丽平,陆承平,唐家琪.细菌基因盒-整合子系统与细菌耐药性[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1):85-8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1
1 刘辉国,刘谨,徐永健,张珍祥.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策略与决策[J] .医学与哲学,2005,26(10X):29-30. 被引量:3
2 韩伟,张铁,王春光,张国磊,吕建存,钟秀会.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2006,27(1):51-53. 被引量:7
3 黄敏,周苏明,毕立清.老年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易感因素分析[J] .实用老年医学,2006,20(4):287-288. 被引量:4
4 赵秀英,姚四新,王宪文.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与分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6(3):54-56. 被引量:3
5 谭韬.苗药补肺汤对侵袭性肺白色念珠菌病的治疗临床观察[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4):23-25.
6 王瑞旋,冯娟,耿玉静,徐力文,王江勇.水产细菌耐药性的最新研究概况[J] .海洋环境科学,2010,29(5):770-776. 被引量:15
7 汪洋,王育娜,易力,张磊,郭亚飞,王莹莹.洛阳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124-125. 被引量:4
8 赵明秋,沈海燕,潘文,王佳莹,李银光,常艳.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机制及防治措施[J] .中国畜牧兽医,2011,38(5):177-181. 被引量:46
9 彭继世,王和,黄晓明,丁凡.大肠埃希菌头孢他啶耐药趋势的logistic模型分析研究[J] .中国卫生统计,2011,28(6):691-692.
10 刁有江,范学政.山东省部分地区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耐药性检测[J] .中国兽药杂志,2014,48(2):14-19.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99
1 张召兴,李佩国,陈玥,李蕴玉,张香斋,贾青辉,张建文.2018年~2019年河北地区蛋鸡源大肠杆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0,42(3):228-233. 被引量:11
2 侯蔚琳,臧国庆.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病原菌及其耐药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23(5):392-394.
3 李文玮,雷凯君,刘付彬.我院骨科住院患者抗感染用药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4):71-74. 被引量:3
4 吴多荣,张淑芳,韩小胜,黄会.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分布和耐药现状[J]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638-1640.
5 柏淑禹,张洪,王颖捷.老年病房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 .实用老年医学,2008,22(5):382-384. 被引量:3
6 罗强,易四维,陈茶,徐宁,杨嶽鑫.广州低保老年患者非发酵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趋势[J] .实用老年医学,2009,23(2):104-107.
7 谢才文,田碧文,周俊立,曾转萍,赵晓蓉,黄晓晖,陈思东,姚振江.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4):500-501. 被引量:5
8 汪洋,王育娜,易力,张磊,郭亚飞,王莹莹.洛阳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124-125. 被引量:4
9 郑立明,王永忠,刘小琴.大肠埃希菌ESBLs和AmpC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1):106-107. 被引量:4
10 薛俊龙,李宝钧,田林君,张国权,王国艳,刘一飞,郑明学.雁门关地区羊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及生物特性分析[J] .激光生物学报,2011,20(2):250-253. 被引量:3
1 周贵民,张军民.我国细菌耐药性监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5-6. 被引量:45
2 张伟,祁庆彬.多药耐药菌在医院感染中的控制与预防[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4946-4946. 被引量:5
3 胡芳芳,韩梅.护理工作中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策略[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17(4):319-319.
4 黄东临.寻找降糖药——全球降糖药研发和市场竞争格局[J] .中国处方药,2009,8(3):30-32.
5 张树庸.简述甲型(H1N1)流感疫情[J] .实验动物科学,2009,26(3):65-66. 被引量:1
6 马原,沈文彩,戎建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和基因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98-99. 被引量:6
7 蒲蓉,高堂玲.环丙沙星耐药性的演变及对策[J] .青海医药杂志,2000,30(12):40-41. 被引量:1
8 马伟杭,俞云松,魏泽庆,龚正.大肠埃希氏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的临床实验[J]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3,22(1):29-30. 被引量:7
9 赵倩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5):30-31. 被引量:26
10 王琦.向滥用抗生素说“不”[J]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2003(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