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肠埃希氏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的临床实验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用环丙沙星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得的45株大肠埃希氏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范围为0.008~128mg/L。该组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达40%(18/45)。对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同时对依诺沙星、诺氟沙星和奥氟沙星耐药。此外,环丙沙星敏感株和耐药株两组间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药敏情况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院内感染者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7/10。
作者
马伟杭
俞云松
魏泽庆
龚正
机构地区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感染
环丙沙星
分类号
R978.1 [医药卫生—药品]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34
1
汪复.
细菌耐药性机理、现状及防治[J]
.临床医学杂志,1989,5(2):67-68.
被引量:5
2
朱德妹,郭蓓宁,汪复.
1992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4,19(2):142-146.
被引量:57
3
叶高峰,姜素椿.
绿脓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和Tienam等8种药物体外交叉耐药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20(1):51-55.
被引量:11
4
张梅芳,吴菊芳.
氧氟沙星治疗感染性疾病110例[J]
.新药与临床,1989,8(5):257-260.
被引量:10
5
周福元,赖福才,耿穗娜,汪能平.
某医院阴沟肠杆菌耐药分析[J]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5,15(3):213-214.
被引量:2
6
梁玉裕,林红,唐振柱,方志峰,周艳,李裕利,黄春松,林玫.
1985~1992年广西志贺氏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的实验研究[J]
.广西预防医学,1995,1(2):111-113.
被引量:1
7
戚建军.
对喹诺酮的耐药机制[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5,16(1):64-67.
被引量:6
8
田治明.
新喹诺酮抑制DNA旋转酶活性的作用机制[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5,16(2):115-118.
被引量:6
9
张燕,李珍大.
4种氟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性[J]
.新药与临床,1995,14(2):97-99.
被引量:20
10
冯萍,汪冰,曾维华,余汝佳,朱淑媛.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和分析[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20(5):372-375.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7
1
俞涧.
289株病原菌对氧氟沙星耐药性的研究[J]
.浙江实用医学,1997,2(3):9-10.
2
雷玉河,滕原.
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的观察分析[J]
.中外医疗,2009,28(35):79-79.
被引量:2
3
王阳,陈世铭.
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发燕尾服及对策[J]
.中国药房,1999,10(2):91-92.
被引量:11
4
尚少梅,尚少红.
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发展与防治[J]
.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1):4-5.
5
闻礼永,夏昭华.
15年纵向观察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J]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11(3):1-4.
6
蒲蓉,高堂玲.
环丙沙星耐药性的演变及对策[J]
.青海医药杂志,2000,30(12):40-41.
被引量:1
7
郭少敏,刘儒丽.
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发展及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1):68-70.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路翠云.
抗生素的耐药现状与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2003,7(8):739-740.
2
李萌,王剑,丁维剑.
HPLC法测定谷氨酸诺氟沙星注射液的有关物质及含量[J]
.安徽医药,2007,11(6):514-516.
被引量:1
3
蒋克海,傅晓玲.
HPLC法测定谷氨酸诺氟沙星注射液的有关物质及含量[J]
.中国药事,2007,21(6):417-419.
4
张玉岩,许立春.
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应用[J]
.吉林医学,2008,29(9):755-756.
被引量:6
5
邓丽菁,毕津莲,李湘斌.
418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8(6):808-811.
被引量:1
6
唐薇,郑秀琼,普正平,马寿存.
耐药性产生机制及其对策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2000,11(6):280-281.
被引量:7
7
曹克军,刘磊.
防止滥用抗菌药 控制细菌耐药性[J]
.医药导报,2001,20(4):265-265.
8
孙芳,张菊花.
抗生素使用量及药敏试验情况分析[J]
.宁夏医学院学报,2001,23(5):362-363.
9
傅其红.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1,18(4):260-263.
被引量:4
10
陈鸿波,马越,李景云,姚蕾,张力,胡昌勤,金少鸿.
中国50家医院1994—2000年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变迁[J]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2(1):43-45.
被引量:29
1
蒲蓉,高堂玲.
环丙沙星耐药性的演变及对策[J]
.青海医药杂志,2000,30(12):40-41.
被引量:1
2
陈鸿波,马越,李景云,姚蕾,张力,胡昌勤,金少鸿.
中国50家医院1994—2000年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变迁[J]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2(1):43-45.
被引量:29
3
李世杰,张军民,崔岩.
临床常见病原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趋势分析[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1,26(1):58-60.
被引量:26
4
马原,沈文彩,戎建荣.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和基因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98-99.
被引量:6
5
许志良,严杰,陈益民,曹俊敏.
淋球菌gyrA基因突变与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关系[J]
.浙江预防医学,2000,12(9):4-5.
被引量:1
6
樊瑜,林安妮,罗思红,钟冬梅,许健斐,周君纯,陈胜.
鲍曼不动杆菌环丙沙星耐药性接合转移的实验研究[J]
.抗感染药学,2010,7(1):39-41.
被引量:2
7
蒲蓉,易惠英,高堂玲.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的变迁[J]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5):299-300.
8
林翀,苏应仙,林明冠,罗兴雄.
69株痢疾杆菌耐药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8):96-96.
被引量:2
9
周贵民,张军民.
我国细菌耐药性监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1):5-6.
被引量:45
10
林德荣,尹军霞.
细菌耐药的控制与预防[J]
.河南医学研究,2005,14(1):77-79.
被引量:11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199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