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6,共1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50
-
1曾凡东,卢秉利,燕霞.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构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6):96-98. 被引量:25
-
2孔垂谦,何莉.论本科生导师制的理想状态及其实现[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1):13-15. 被引量:8
-
3余玉龙.改革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76-78. 被引量:3
-
4武晓艳,盛伟超.导师制与学生专业兴趣培养[J].大连大学学报,2004,25(3):99-101. 被引量:18
-
5张金萍,周游.成功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几个关键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8):117-119. 被引量:58
-
6陈晔,徐凌霄.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素质教育的切入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9):148-149. 被引量:38
-
7高昀.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4):59-60. 被引量:121
-
8车承红,孙建平,朱大岭.谈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J].药学教育,2004,20(3):52-54. 被引量:12
-
9刘国威.关于高校实施本科生综合导师制存在问题的探讨[J].理论界,2004(5):163-164. 被引量:22
-
10王明明.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5(1):76-78. 被引量:131
引证文献15
-
1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2):55-58. 被引量:105
-
2王敏,倪再羊.对建构大学生导师制管理体系的探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4):91-92. 被引量:6
-
3李德平.以导师制为依托的大学生课题研究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7(12):19-20. 被引量:8
-
4罗国基,周敏丹,王迎娜.近年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429-434. 被引量:111
-
5张河清.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经验探究——牛津大学的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232-233. 被引量:4
-
6张河清.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模式探索——以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09,22(12):135-137. 被引量:2
-
7张河清.完善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初步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09(12):82-82. 被引量:1
-
8徐全红.本科生导师职在“导学”[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1):81-84. 被引量:6
-
9罗文浪,曾劲涛,帅小勇,冷明.虚拟导师系统设计及其实现[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5):70-75.
-
10张帅,马雪英,刘亚楠.基于Web的高校综合导师工作平台的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1(12):48-52.
二级引证文献243
-
1李贞.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教育实践与探索[J].山西青年,2020(4):117-118. 被引量:1
-
2翁建成,赵晓华,马思雍.团队导师对低年级学生专业认知作用的跟踪评价方法[J].高教研究与实践,2020(2):46-51. 被引量:2
-
3丁丽梅,李玉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推行专业导师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4):25-28. 被引量:10
-
4张伟,李鲁华.农科类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8(2). 被引量:2
-
5邹安全,罗杏玲,张蕾.“导师组”模式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2,31(4):157-160. 被引量:4
-
6田明华,田琪,宋维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调查与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梁希实验班”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3(1):1-8. 被引量:2
-
7孙凌宇,冷明,曾小荟,夏洁武.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本科教育导师制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S2):258-259. 被引量:2
-
8邢方敏,黎莉.团队管理在本科生导师制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2011(4):10-11. 被引量:1
-
9齐咏生,李永亭.基于一个中心两个辅助点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169-170.
-
10余玉龙.改革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76-78. 被引量:3
-
1刘国威.关于高校实施本科生综合导师制存在问题的探讨[J].理论界,2004(5):163-164. 被引量:22
-
2冯晓丽,孙净宇.大类招生本科生导师制改革探讨——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53-55. 被引量:9
-
3万伟.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多元智能教育改革[J].江苏教育,2016(51). 被引量:1
-
4欧嘉烟.浅议构建高校勤工助学育人新模式[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26-128. 被引量:1
-
5王晖慧,朱洪.构建大学生科研活动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0):10-11. 被引量:6
-
6涂俊才,杨胜勇,熊海林.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农业科学,2008(6):86-87. 被引量:10
-
7黄书文.坚持做到八个“自”创建育人新模式[J].中小学校长,2001(11):11-14.
-
8刘翊臣.高校家校合力育人新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2(4):194-195. 被引量:3
-
9廖水明.高校德育工作机制初探[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5(3):100-102.
-
10高小燕.刍议小学英语课堂学习的“减负”[J].时代教育,2014,0(22):192-19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