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货币化进程与“国有企业资金陷井”
被引量:1
出处
《改革与理论》
CSSCI
1994年第11期88-90,共3页
同被引文献29
-
1常红晓.吉林农信社增资扩股调查[J].财经,2004,0(16):56-60. 被引量:2
-
2王君.农信社改革须激励兼容[J].财经,2004,0(19):54-56. 被引量:2
-
3沈明高.省联社垄断酝酿道德风险[J].财经,2004,0(19):55-56. 被引量:3
-
4李德,陈颖玫.我国银行存贷差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广西金融研究,2004(12):4-7. 被引量:3
-
5于宁.细解央行再贷款[J].财经,2005,0(15):67-68. 被引量:28
-
6孙工声.关于银行存差现象的分析报告[J].中国金融,2005(14):28-30. 被引量:11
-
7刘树成.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J].经济研究,1996,31(11):3-10. 被引量:51
-
8米什金 李扬等(译).《货币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
9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和第二款
二级引证文献17
-
1朱光.农合机构近十年资产负债表结构的演变——基于存差资金的视角[J].大众投资指南,2020,0(4):224-224. 被引量:1
-
2张晋生.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成因及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28(4):53-55. 被引量:28
-
3汪洋.我国金融机构的存差:历史沿革和含义变化[J].经济学(季刊),2007,6(3):781-800. 被引量:12
-
4蔡洪波,穆海权,李宏瑾.现代支付体系发展与货币政策间接调控[J].金融研究,2007(07B):35-45.
-
5马国旺.后凯恩斯信用货币供给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7(9):17-21. 被引量:3
-
6李宏明.从货币派生机制看存款准备金率是否“强力”[J].金融研究,2007(10B):1-8.
-
7田娟.当代中国存差形成机制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6):47-52.
-
8魏永芬.我国金融机构存差问题研究述评[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4):29-34. 被引量:3
-
9章建伟.流动性过剩的辨析与货币调控[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5(2):35-39. 被引量:1
-
10彭宝玉,李小建.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09,29(5):765-770. 被引量:38
-
1张漫雪.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几点思考[J].贵州商专学报,2000,13(3):19-23.
-
2陈静.品牌——房地产企业成功的推动力[J].企业活力,2003(3):40-41.
-
3加快住房分配货币化进程促进居民住房消费[J].合作住宅,2002(1):57-60.
-
4周游.我国住房制度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现阶段住房市场调控视角[J].财经界,2012(6):25-26.
-
5熊良俊.走出农村信用社的“利率陷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武汉金融,1992(2):30-32.
-
6汤小滨,陶登高.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探讨[J].金融与经济,2002(2):22-23. 被引量:1
-
7兰晓红.增加资金供给 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J].辽宁经济,2009(7):33-33.
-
8程礼胜.当前经济生活中值得警惕的几个动向[J].武汉金融,1992(8):29-31. 被引量:1
-
9李念斋.走出资金短缺与货币过多的陷井[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3(6):90-92.
-
10张栋天.股权设置话长短[J].会计之友,1998(5):2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