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441-444,共4页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二级参考文献25
-
1杨纯瑜,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2年,17卷,50页
-
2李洁,中草药,1992年,23卷,348页
-
3陈刚,中药材,1990年,13卷,37页
-
4赵秀英,中药材,1990年,13卷,30页
-
5杨纯瑜,中草药,1988年,19卷,36页
-
6刘家骏,安徽医学,1987年,8卷,34页
-
7艾铁民,中药通报,1987年,12卷,5页
-
8杨纯瑜,中草药,1985年,16卷,33页
-
9杨纯瑜,中药通报,1981年,6卷,14页
-
10团体著者,浙江药用植物志.上,1980年
共引文献8
-
1陈燕飞.问荆抑菌作用的测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2-74. 被引量:1
-
2李辉敏,阮金兰.鳞毛蕨科药用蕨类植物研究进展[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9(3):78-80. 被引量:10
-
3方元平,胡章喜,高静,项俊.吴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61-162. 被引量:4
-
4王娅,彭艺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干薇菜中铁和硒的含量[J].贵州化工,2008,33(4):28-30. 被引量:5
-
5戴金凤,李磊,刘辉,陶海南.紫萁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9,30(9):717-717. 被引量:24
-
6汪之波,米雁,王喜红,席喜红.裕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初步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140-141. 被引量:1
-
7曹建国,代小菲,李新国,王全喜.2种培养基下紫萁配子体发育及孢子体形成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1,31(7):1297-1302. 被引量:3
-
8彭飞,陆洋,习伟佳,马吉福,马骥.秦岭鳞毛蕨科药用蕨类资源开发利用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5):4616-4617.
同被引文献44
-
1杨武亮,姚振生.江西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利用[J].江西林业科技,1993(1):22-26. 被引量:5
-
2张玉荣,张国珍,钟武洪,张煊.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及特征[J].湖南林业科技,2005,32(1):14-18. 被引量:15
-
3罗景方.苗族民间蕨类抗癌中草药的整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1994,3(4):36-37. 被引量:14
-
4郭水良,李沛玲,方芳,黄华,程存归.蛇足石杉及其近缘种表征关系的FTIR主成分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5):693-697. 被引量:17
-
5姚振生,杨武亮.江西药用蕨类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区系特征[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6,14(3):207-212. 被引量:23
-
6张国珍,李策宏,彭启新,李世丽,谢孔平,王玉.峨眉山野生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6,28(3):1-4. 被引量:5
-
7陈兵,方洱.湖南壶瓶山蕨类植物资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6(4):66-68. 被引量:7
-
8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7):1-139.
-
9秦仁昌 邢公侠.中国植物志3(1)[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228-274.
-
10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51.
引证文献9
-
1姚振生,杨武亮.江西药用蕨类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区系特征[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6,14(3):207-212. 被引量:23
-
2张国珍,李策宏,彭启新,李世丽,谢孔平,王玉.峨眉山野生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6,28(3):1-4. 被引量:5
-
3韦福民,浦锦宝,张方钢,陈子林,陈锡林.浙江大盘山野生药用蕨类资源特点及其利用价值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6):103-104.
-
4尤志勉,姚振生,张森尧.浙江药用蕨类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区系分析[J].江西科学,2008,26(2):328-333. 被引量:1
-
5刘莹,郑东方,郭瑞霞.云台山蕨类植物的生活型及其综合利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0):2473-2474. 被引量:3
-
6张代贵,邓涛,陈杰,魏华,肖培根.湖南壶瓶山国家级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的调查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1,30(5):18-22. 被引量:4
-
7陈功锡,陈将贵,易善新,刘世彪,李鹄鸣.武陵山地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1):51-54. 被引量:4
-
8陈拥军,季梦成,邹菊花,张宪春.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2):236-239. 被引量:11
-
9姚发兴,邱昌恩.黄石蕨类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2):43-4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52
-
1邓贤兰.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22(6):22-25. 被引量:3
-
2姚振生,蒋剑平,熊耀康,俞冰,范英.浙江省水龙骨科植物地理分布及区系特征[J].江西科学,2004,22(3):185-188.
-
3陈同斌,张斌才,黄泽春,刘颖茹,郑袁明,雷梅,廖晓勇,朴顺姬.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其生境特征[J].地理研究,2005,24(6):825-833. 被引量:27
-
4邓贤兰,叶海英,罗小瑞.江西永丰县药用植物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26(10M):8-10.
-
5王玲,和兆荣.药用蕨类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3):1-4. 被引量:35
-
6徐成东.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21(9):51-58. 被引量:5
-
7林石狮,沈如江,凡强,廖文波,彭少麟,吴金火,陈晖,钟方华.江西三清山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属植物缺萼枫香群落研究[J].生态环境,2007,16(2):509-515. 被引量:7
-
8邓贤兰,温磊,龙婉婉.井冈山藤本植物区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21-5523. 被引量:5
-
9骆强.大方福建柏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种类及生态[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25(4):89-93. 被引量:3
-
10唐伟斌.河北省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初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5):666-670. 被引量:1
-
1徐冬英.药用蕨类植物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7,14(4):20-21. 被引量:75
-
2罗景方.苗族民间蕨类抗癌中草药的整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1994,3(4):36-37. 被引量:14
-
3李涛,伍龙,朱小迪,张浩.川西高原地区红景天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布与区系特点[J].华西药学杂志,2012,27(5):503-505. 被引量:20
-
4于巍,吕俊,刘亚华,潘炉台.贵州土著民族治疗跌打损伤的常用蕨类(一)[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22(2):29-30.
-
5张雅琴,石钺,宋明,林韵涵,马孝熙,孙伟,向丽,刘霞.蕨类药材石韦及其混伪品的psbA-trnH序列鉴定[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2):2222-2226. 被引量:13
-
6刘宏.安徽省真蕨亚门11科植物的分布和药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3(3):26-28.
-
7吕俊,于巍,张敬杰,潘炉台.贵州土著民族治疗跌打损伤的常用蕨类(二)[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22(3):54-55. 被引量:1
-
8余华丽,李建良,雷后兴.畲族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9(4):36-38. 被引量:4
-
9郑晓珂,史社坡,毕跃峰,冯卫生.卷柏中黄酮类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4,35(7):742-743. 被引量:26
-
10蔡建秀,吴文杰,葛清秀.20种药用蕨类植物提取液抑菌试验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3(1):22-25. 被引量: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