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9
A Study on the Ancient Toponomy Theory in China
出处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72,共14页
Historiography Bimonthly
二级参考文献19
-
1《新唐书·百官志》.
-
2.《隋书·经籍志》[M].,..
-
3《晋书》卷65《王导传》.
-
4.《史记·太史公自序》[M].,..
-
5参见《徐霞客游记》卷5上(P690)、顾炎武《日知录》卷31“大明一统志”条、《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50廉州府“西灵山”条等。
-
6《中国古代史史料学)P132,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
-
7《通典》卷182《州郡十二》。
-
8《隋书·经籍志》总序。
-
9《大唐六典》卷5“兵部职方郎中员外郎”。
-
10《唐会要》卷59“尚书兵部职方员外郎”。
共引文献14
-
1华林甫.中国古代地名渊源解释发展原因的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15(2):199-215. 被引量:10
-
2高涛.金融机构介入公司治理机制的可行性及相关问题研究[J].济南金融,2005(7):7-9. 被引量:1
-
3郭浩.论汉应劭的史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8(3):39-40. 被引量:1
-
4王小红.《舆地广记》的地名学价值[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20(4):106-114. 被引量:1
-
5刘红.莱芜牛泉镇自然村村名由来探析[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10):51-52.
-
6王建富.浅谈古人对海岛通名的认识[J].中国地名,2014(1):45-47. 被引量:1
-
7唐旭波.嘉陵·嘉陵道·嘉陵江——“嘉陵”本义溯源兼论嘉陵江名称的时空演变[J].中华文化论坛,2016(2):137-146. 被引量:2
-
8张丹阳.眉县教坊考——兼论唐代地方音乐机构[J].文化遗产,2021(1):54-61. 被引量:4
-
9史晴,赵寰熹.基于地名体系的区域空间格局研究:以北京房山区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2(3):37-43. 被引量:2
-
10罗权.清代四川寨堡的命名及其文化内涵[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4):50-6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12
-
1祝虻,叶佩.图像·空间·认同:明清徽州家谱中的村图[J].形象史学,2021(2):245-269. 被引量:2
-
2王晓艳,蒋梅.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本叙事——基于滇缅边境龙安村景颇族家谱的解读[J].民族论坛,2022(1):51-61. 被引量:3
-
3华林甫.《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1999(2):102-112. 被引量:4
-
4王双怀.明代华南人口地理浅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14(4):113-131. 被引量:1
-
5王亮功.安徽建省考析[J].安徽史学,1992(1):65-73. 被引量:5
-
6史念海.论我国历史上东西对立的局面和南北对立的局面[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7(1):57-112. 被引量:15
-
7王社教.安徽称省时间与建省标志[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6(1):167-177. 被引量:15
-
8季士家.江南分省考实[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5(2):99-117. 被引量:14
-
9季士家.安徽建省考[J].安徽史学,1989(3):23-27. 被引量:8
-
10季士家.江苏建省考实[J].东南文化,1989(2):180-18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9
-
1王小红.《舆地广记》的地名学价值[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20(4):106-114. 被引量:1
-
2施昌海,千庆兰,陈颖彪.“粤东”一称地理意义的历史演化与当代争辩[J].热带地理,2013,33(5):610-616.
-
3祝昊天,杨钰婷.襄阳地名由来考[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3):13-17.
-
4罗权.清代四川寨堡的命名及其文化内涵[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4):50-60. 被引量:1
-
5何建华.“上江”“下江”考论[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3,38(3):134-142. 被引量:1
-
6罗宝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表述与认同自觉——以近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族谱地图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6):14-25. 被引量:2
-
7吴坚,王彦颖,张清华.雄安新区村落命名特点及地名景观特征分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4,39(2):77-84.
-
8杨云,罗权.明清时期贵州桥梁的命名及其文化内涵[J].贵州文史丛刊,2024(2):72-85. 被引量:1
-
9林资龙,吴宏岐.明清潮州“南洋”地名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25,46(1):61-70.
二级引证文献6
-
1华林甫.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研究的主要成就[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26(3):24-33. 被引量:4
-
2杨强,农叶弯,陈亚颦.多民族融合区地名景观空间布局特征及成因分析——以西双版纳州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22,34(4):18-24. 被引量:2
-
3罗宝川.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视听形象”——基于清代百苗图“语-图”书写的建构[J].民族艺术,2024(4):121-135.
-
4严赛.史实·情境·情感:历史教育视角下近代云南边疆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5):74-90. 被引量:1
-
5张兴照.2023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综述[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5,40(1):117-128.
-
6张波,顾洵.故事讲述·符号建构·美学呈现:论贵州题材纪录片《万桥飞架》创作特色[J].电影评介,2025(9):73-77.
-
1孙丽.《左传》地名命名原则初探[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2):60-62. 被引量:1
-
2李晶.从“以厩名官”看《周礼》的国别与时代[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32-140.
-
3新疆伊犁发现一座古城 疑是唐代“萧乡军”驻地[J].收藏.拍卖,2006(9):21-21.
-
4原媛.浅谈《考古学文化:命名原则与程序》[J].商,2014(2):106-106.
-
5么孝颖,郑宝军.上海街道行政地名命名的历史探源[J].大家,2011(18):48-48.
-
6周峰.《河南省志·地名志》的特点[J].中国地名,2002(2):14-14.
-
7窦晓群.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做好地名工作[J].中国地名,2000(2).
-
8丝绸之路话古今[J].社会主义论坛,2013(4):62-63.
-
9薛作标.以辽宁古今县名为例探索地名命名的某些规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5(1):246-268. 被引量:1
-
10安宏.试谈人口迁移对山东地名命名的影响[J].中国地名,2001(2):4-5.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