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49,共11页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共引文献26
-
1李遇春.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和研究[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1(2):70-74. 被引量:1
-
2后小荣.南宫钟再释[J].考古与文物,2000(3):78-79. 被引量:1
-
3李遇春.汉长安城城门述论[J].考古与文物,2005(6):54-58. 被引量:5
-
4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考古的回顾与瞻望——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半个世纪[J].考古,2006(10):12-21. 被引量:5
-
5张玉莲.汉代都亭考[J].中国文化研究,2007(3):120-126. 被引量:6
-
6王平.秦汉京都的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59-160.
-
7焦南峰,张仲立,段清波,田亚岐,侯宁彬,肖健一.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J].考古与文物,2008(6):96-160. 被引量:22
-
8刘振东.西安市十六国至北朝时期长安城宫城遗址的钻探与试掘[J].考古,2008(9):25-35. 被引量:14
-
9张建锋,刘振东,徐龙国.西安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9(5):49-60. 被引量:13
-
10杨晓斌.地图、方志的编撰与汉晋大赋的创作[J].文学评论,2013(2):57-66.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327
-
1杨金辉.浅论长安昆明池的开挖缘由[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3):57-60. 被引量:3
-
2王学理.从秦咸阳到汉长安的城制重叠(上)[J].文博,2007(5):4-10. 被引量:8
-
3张泊.上郡阳周县初考[J].文博,2006(1):56-60. 被引量:14
-
4含光门段明城断面考古调查报告[J].文博,2006(3):79-84. 被引量:3
-
5西安市文物局,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联合考古调查组.隋唐皇城含光门西过水涵洞遗址考古调查报告[J].文博,2006(4):38-42. 被引量:6
-
6苏伯民.国外遗址保护发展状况和趋势[J].中国文化遗产,2005(1):104-107. 被引量:12
-
7许宏.燕下都营建过程的考古学考察[J].考古,1999(4):60-64. 被引量:10
-
8梁云.论秦汉时代的陶灶[J].考古与文物,1999(1):50-56. 被引量:20
-
9刘振东.中国古代陵墓中的外藏椁——汉代王、侯墓制研究之二[J].考古与文物,1999(4):77-87. 被引量:16
-
10孙周勇.陕北汉代画像石神话题材[J].考古与文物,1999(5):72-78.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16
-
1冯晓多.关于长安昆明池的若干问题再议[J].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0(1).
-
2权东计.论汉长安城规划营建思想[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4):28-32. 被引量:1
-
3陈稳亮,吴向山,骆威,杨新军,赵荣.城郊大型历史遗址区土地利用风险分析——以汉长安城为例[J].资源科学,2007,29(3):198-205. 被引量:8
-
4焦南峰,张仲立,段清波,田亚岐,侯宁彬,肖健一.陕西秦汉考古五十年综述[J].考古与文物,2008(6):96-160. 被引量:22
-
5刘浩.VD6000型VCD机维修资料[J].无线电,2000(5):18-19.
-
6王自力.西安地区古城垣保护与展示模式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5):88-94. 被引量:2
-
7许宏.大都无城——论中国古代都城的早期形态[J].文物,2013(10):61-71. 被引量:35
-
8赵静.子午道名称的科技认识探讨[J].文博,2016(1):53-57. 被引量:1
-
9徐龙国.汉魏两晋南北朝都城模式及其演变[J].中原文物,2019(1):48-56. 被引量:2
-
10代剑磊.论汉长安城、都、县的地理空间[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1):17-2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86
-
1叶进.从“象”到“相”:西汉长安城布局的堪舆符号思想解析[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2):350-366.
-
2于志飞,王紫微.明堂·禁庭·王城——尺度线索中的东西方圣所空间共性观察[J].形象史学,2021(1):65-101.
-
3徐卫民,翟明月.浅析秦都雍城手工业作坊区规划[J].西部考古,2023(2):168-175.
-
4郭晓涛.2019年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发现与研究述评[J].西部考古,2020(2):158-170.
-
5杨彦龙,岳邦瑞,万婧,步茵.西安国土空间格局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9(3):18-25.
-
6葛华廷.关于辽上京城营建的几点浅见[J].辽金历史与考古,2019(1):54-71.
-
7张建锋.中国古代都城城郭制度考古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东方考古,2020(1):160-169. 被引量:1
-
8张晓滢.人在遗址在,让大遗址活起来——试从《威尼斯宪章》角度解读大遗址保护与乡村振兴策略[J].传媒论坛,2022,5(6):76-78.
-
9陈稳亮.村落型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雍城遗址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24(3):119-125. 被引量:14
-
10田多.秦汉考古:展现中华文明的历史标签——重读赵化成、高崇文《秦汉考古》有感[J].新西部(理论版),2010(9):116-116.
-
1李嘉诚自白(四)[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9).
-
2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J].文物,2003(6):42-42. 被引量:11
-
3西文.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会议召开[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1(2).
-
4吴素琴.舞台小主持[J].小学生时代,2002,0(5):7-9.
-
5何叶尔.《锡伯族研究》简述[J].西域研究,1991(2):28-28.
-
6“考古”百议[J].大众考古,2017,0(2):18-18.
-
7陈辽.重走长征英雄路 告示长征新信息——读《西行笔记》[J].江苏地方志,2005(4):35-36.
-
8李更.学贵知津——《敦煌学十八讲》读后[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3):122-127.
-
9闵杰.戊戌时期科技新信息的传入及其影响[J].贵州社会科学,1999(4):87-94. 被引量:1
-
10鄂栋臣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8,33(1):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