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2-124,共3页
Film Art
参考文献4
-
1[古希腊]亚理士多德 罗念生译.《修辞学》[M].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15页.
-
2[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
3[捷]米兰·昆德拉 唐晓渡译.《小说的艺术》[M].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
-
4白春仁等译.《巴赫金全集》第三卷[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26页.
共引文献15
-
1涂苏琴.网络文学的兴起与传播[J].当代传播,2005(1):54-55. 被引量:6
-
2刘新锁.乏力的超越——评《受活》[J].文艺争鸣,2005(4):54-57. 被引量:2
-
3李利芳.平民视角下的感动——李开杰儿童文学创作论[J].当代文坛,2006(4):134-136.
-
4周穗明.新马克思主义的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演变理论——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相关理论的评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2):15-32. 被引量:5
-
5王颖曜.可见的顶层和不可见的家——房地产广告中的阶级和现代性[J].新闻大学,2006(4):107-112. 被引量:4
-
6吴辉.改编:文化产业的一种策略——以莎士比亚电影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29(2):24-27. 被引量:11
-
7李晓洁.新闻摄影的智慧及其命名[J].新闻大学,2008(1):112-118. 被引量:1
-
8陈国和.陈应松乡村小说的生命哲学[J].当代文坛,2008(3):101-103. 被引量:2
-
9范颖.“第二媒介时代”的文学生态[J].文艺争鸣,2009(3):128-131. 被引量:4
-
10胡疆锋.当代官场小说到底缺少了什么[J].中国图书评论,2012,35(10):46-50.
同被引文献77
-
1吴汉东.试论知识产权的“物上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兼论《知识产权协议》第45条规定之实质精神[J].法商研究,2001,18(5):3-11. 被引量:125
-
2戴莹莹.命运风景:挣扎或毁灭──公路片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8(4):86-92. 被引量:14
-
3张国清.现代性、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7(4):11-22. 被引量:14
-
4唐昭红.论人格权请求权与知识产权请求权的确立——对侵权的民事责任制度的再次诘难[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9(2):67-72. 被引量:22
-
5杨利华.模仿、续写、改写与合理使用[J].科技与法律,2004(3):57-59. 被引量:11
-
6蒋志培.我国立法和司法确认的知识产权请求权[J].中国律师,2001(10):63-65. 被引量:23
-
7汪献平.电影叙事视角与观众欣赏心理[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39-45. 被引量:22
-
8孟建,刘华宾.透视“平民化娱乐节目现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5,27(2):77-78. 被引量:7
-
9路春艳.类型电影概念及特征[J].北京社会科学,2005(2):147-152. 被引量:31
-
10傅莹.当下中国电影“戏仿”美学之思——由周星驰的电影说开去[J].当代电影,2005(4):118-121.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7
-
1张玉春,林文.版权“恶搞”侵权归责原则与认定标准的适用[J].知识产权,2009,19(5):63-68. 被引量:4
-
2刘许.电影“山寨元素”的语言构成与思考——从《大内密探灵灵狗》看“山寨元素”[J].电影评介,2011(1):44-46. 被引量:1
-
3刘中望,肖簪.“脱口秀”电视节目的文化策略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2(1):60-64. 被引量:1
-
4王思丹.解构中的颠覆与回归中的认同[J].电影文学,2014(9):61-62.
-
5陈凌霄.当代网络影视作品中的戏仿文化初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3):93-96. 被引量:1
-
6王逊,张进.保守主义缔造的票房神话——国产公路喜剧电影的叙事特征研究[J].长江文艺评论,2021(2):43-49. 被引量:1
-
7许莹星.“戏仿作品”侵权与合理使用的界定[J].商业文化,2012,0(1X):14-14.
二级引证文献8
-
1刘园园.国产电影的"山寨"现象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2013(6):133-133.
-
2丁瑞.网络直播法律问题规制[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4):109-111. 被引量:2
-
3牟利玉,李琴,阳成城,杨怡.网络恶搞文化对大学生行为和心理影响的调查报告——以武汉大学生为例[J].华中人文论丛,2011(1):63-70.
-
4刘桂茹.现代式追问与后现代戏谑的张力——林耀德都市诗浅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4):119-122.
-
5娄创.论版权视域下红色经典作品的侵权与保护——以《黄河大合唱》为例[J].法制与经济,2019,28(4):12-15.
-
6胡鑫源.网络直播空间中的法律乱象[J].法制博览,2019(5):182-182. 被引量:3
-
7袁珮芸.浅析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创新之道——以《火星情报局》为例[J].中国报业,2022(6):74-75.
-
8焦敬敏,贺露平,焦敬晖.《独行月球》:后现代叙事的狂欢[J].戏剧之家,2023(28):150-152.
-
1马淑伟.德彪西滑稽模仿对文化内涵的拓展[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1):65-70. 被引量:1
-
2周泽雄.学者的气象[J].雪莲,2017,0(4):92-93.
-
3王琴.他人镜像:景观世界“物的迷城”——评小剧场话剧《菜鸟的狂想》[J].大舞台,2016(2):25-26.
-
4徐鲁.也说署名[J].中国图书评论,1995,18(6):58-58.
-
5Lee Scott.成长[J].英语广场,2014,0(11):33-39.
-
6懦夫难赢美人心[J].英语学习,2013(8):1-1.
-
7雅琴阁.成功的四个动作[J].半月选读,2010,0(5):48-48.
-
8高炬.一只飞翔的文学精灵——读高尔纯散文集《也无风雨也无晴》[J].安徽文学,2010(5):159-160.
-
9李成渝.间音者,五正声间变化音之谓也[J].中国音乐学,1991(2):79-84.
-
10刘俊.石头也疯狂——谈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的互文性、滑稽模仿及语言特色[J].电影评介,2007(14):5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