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韩国》
2004年第4期25-29,共5页
Contemporary Korea
共引文献9
-
1丁见祥.评估与选择:沉船考古方法的初步讨论[J].边疆考古研究,2019,0(1):297-307. 被引量:1
-
2王松,王田苗,梁建宏,孙键,林果.机器鱼辅助水下考古实验研究[J].机器人,2005,27(2):147-151. 被引量:9
-
3刘淼,吴春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历史回顾[J].考古与文物,2008(5):85-90. 被引量:8
-
4朱坚真,杨乐,徐小怡,黄丹丽.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进程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4):144-149. 被引量:7
-
5赵子科,陈春亮,张际标.浅谈区域划分与环境调查对沉船考古工作的重要性[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4(2):65-69. 被引量:1
-
6丁见祥.大海寻踪:深海考古的发生与发展[J].中国文化遗产,2019(5):4-12. 被引量:2
-
7孟原召.40年来中国古外销陶瓷的发现与研究综述[J].海交史研究,2019(4):16-52. 被引量:5
-
8魏峻.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中国实践[J].中国文化遗产,2020(6):67-73. 被引量:7
-
9张琳丹,倪天,朱忠,李龙.基于作业任务的智能船舶性能测试场景规划[J].舰船科学技术,2023,45(22):82-85.
同被引文献39
-
1叶文程,丁炯淳.从新安海底沉船打捞的文物看元代我国陶瓷器的发展与外销[J].海交史研究,1985(2):37-42. 被引量:2
-
2江静.再谈新安沉船[J].海交史研究,2004(2):63-68. 被引量:4
-
3金炳堇.新安船装载的紫檀木和国际贸易[J].海交史研究,2009(2):68-74. 被引量:3
-
4孙键.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的发现[J].国际博物馆,2008(4):114-118. 被引量:9
-
5陈高华.元代的海外贸易[J].历史研究,1978(3):61-69. 被引量:20
-
6黎虎.略论唐后期外交管理体制的变化[J].文史哲,1999(4):30-36. 被引量:1
-
7陈高华,吴泰.关于泉州湾出土海船的几个问题[J].文物,1978(4):81-85. 被引量:7
-
8张寅生.水下考古与水下考古探测技术[J].东南文化,1996(4):32-36. 被引量:6
-
9王正书.川扬河古船发掘简报[J].文物,1983(7):50-53. 被引量:14
-
10吴达期,徐永吉.江苏武进县出土汉代木船的木材鉴定[J].考古,1982(4):421-42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6
-
1拜根兴.论九世纪初张保皋海洋活动的动因[J].唐都学刊,2008,24(3):67-72. 被引量:2
-
2石俊会.广东水下考古的发展[J].四川文物,2006(1):27-33. 被引量:2
-
3崔菊华.元代山东与高丽的贸易[J].沧桑,2011(1):48-49.
-
4范佳楠.新安沉船与14世纪的中日海上贸易[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9,4(10):21-27. 被引量:7
-
5苏萌.近年中国史学界新安沉船研究概述[J].镇江高专学报,2019,32(3):113-115.
-
6陈潇俐,袁雨,潘彪,张诺.太仓半泾河古船船体用材鉴定与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9,31(5):75-8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时西奇,豆丽丽.元代铭文铜权研究[J].东方博物,2022(4):64-75.
-
2钱晟.元明鼎革时期刘家港掠影:兼释日本入元高僧龙山德见《行状》[J].国家航海,2021(1):70-85. 被引量:1
-
3尚平,魏明孔.2008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2):130-138.
-
4朱坚真,杨乐,徐小怡,黄丹丽.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进程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4):144-149. 被引量:7
-
5汪常明,陈强强.宋代广西瓷业繁荣之原因探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3(1):9-11. 被引量:2
-
6卢衡,张绍志,刘东坡,陈光明,郑幼明,马丹,栾天,王飞,靳海斌.出土、出水饱水木质文物冷冻干燥研究进展[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0,32(6):126-137. 被引量:5
-
7姜波.港口、沉船与贸易品:海上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与研究[J].海交史研究,2021(4):8-22. 被引量:4
-
8田兴玲,贾政,周春水.致远舰遗址出水木质文物的保存状况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3(1):60-64. 被引量:1
-
9周雪妍,沈岳明.新安沉船出水龙泉青瓷三题:产地、贸易路线与公用瓷器[J].收藏家,2024(5):26-37.
-
10王亚.韩国新安沉船打捞出水青白瓷仕女枕研究[J].中国陶瓷,2024,60(8):70-75.
-
1孟原召.中国境内古代沉船的考古发现[J].中国文化遗产,2013(4):54-65. 被引量:6
-
2刘刚.神奇的古沉船之谜[J].记者观察(上),1999,0(8):12-14.
-
3李政.中国的沿海沉宝[J].中外文化交流,1999,0(5):8-11.
-
4熊伟.西沙群岛出水的“洪武通宝·二钱”[J].西部金融,1999,0(5):62-63.
-
5“碗礁”之谜[J].走近科学,2006(8):8-11.
-
6海逸.“碗礁一号”沉船宝藏之谜[J].章回小说(中下),2009(6):82-85.
-
7肖伟俐.父亲百年诞辰 子女深情回忆 李先念:家事 家教 家风[J].环球人物,2009(21):74-77.
-
8丁见祥,范伊然.关于水下考古学的几个问题[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2):1-4. 被引量:6
-
9张寅生.水下考古与水下考古探测技术[J].东南文化,1996(4):32-36. 被引量:6
-
10毕宝启.山东平度隋船清理简报[J].考古,1979(2):145-148.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