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及功能
被引量:
10
Mode and Function of China's University Ci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 ,各地在大学城的建设上都能结合当地的条件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思路 ,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设模式。结合大学城的基本概念 ,对这些大学城的模式及功能进行分析比较 ,有助于我们对当前大学城建设的现状作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
许炳
徐伟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5年第1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大学城建设
建设模式
建设思路
中国
基本概念
条件
分析比较
现状
判断
代表性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644.6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36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6
1
杨一心,章建石.
大学城——教育资源整合的新模式[J]
.教育与经济,2003,19(4):62-62.
被引量:6
2
何心展,张真柱.
建设大学城 促进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02(9):34-36.
被引量:12
3
程斯辉,余学敏.
论建设大学城的几个问题[J]
.教育研究,2002,23(9):44-49.
被引量:29
4
潘懋元,高新发,胡赤弟,张慧洁.
大学城的功能与模式[J]
.高等教育研究,2002,23(2):36-41.
被引量:78
5
徐志伟.
现代大学城的性质、特征和作用[J]
.江苏高教,2001(6):14-16.
被引量:25
6
李冬生,官远发,陈秉钊.
知识经济与上海大学城规划构想[J]
.城市规划汇刊,2000(6):69-72.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李世洞.
战后美国对中国的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40(4):100-106.
被引量:4
2
郝平.
美国当代中国研究四十年概述[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6):86-93.
被引量:12
3
吕其昌.
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几点看法[J]
.现代国际关系,1995(9):2-5.
被引量:6
4
大家共担全民素质教育的社会责任--东方(华北)大学城现象探寻[N].光明日报,2000-09-12.
5
孙国际.中等城市建设可以提出"大学城"定位[N].教育文摘周报,2001-03-14.
6
郭关,王寅通.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背景和中美关系走向[J]世界经济研究,1995(04).
7
袁鹏,傅梦孜主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美国思想库及其对华倾向[M]时事出版社,2003.
8
(美)费正清(Fairbank,J.K.)著,黎鸣等.费正清自传[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9
林炳耀.
知识园区[J]
.城市规划汇刊,1998(5):9-10.
被引量:9
10
林炳耀.
知识经济与城市要素新特点[J]
.城市规划汇刊,1999(2):10-11.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36
1
孙凯军.
大学城学生公寓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科教文汇,2007(20):210-211.
被引量:3
2
刘烈辉.
大规模高等教育及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与影响[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6):158-161.
被引量:1
3
田谧,师萍.
我国大学城开发运作模式研究[J]
.科技资讯,2007,5(31):96-97.
4
刘平昌.
关于建设连云港市大学城的理性构思[J]
.文教资料,2006(2):1-5.
5
方莉,陶明法.
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分析与思考[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1):26-29.
被引量:3
6
毕玉侠,邢花,佟立今,阎琦.
论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战略方向[J]
.中国校外教育,2008(2):51-51.
被引量:10
7
周爽,冯晓萍.
山西大学城建设与山西地方经济发展[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4):47-49.
被引量:1
8
史秋衡,宁顺兰.
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
.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3(6):38-46.
被引量:1
9
刘志华.
江西高教发展思考之——高校园区建设[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11(4):36-38.
被引量:1
10
夏吉莉.
从高校校园文化视角对我国大学城的反思[J]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4,13(2):39-41.
同被引文献
48
1
雷国建,陈志良,刘千钧,彭晓春,蒋晓璐,欧英娟,周鼎,李方鸿.
广州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S1):49-53.
被引量:80
2
肖郴松.
大学城集成效应及其问题的思考[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6):27-31.
被引量:8
3
廖建锋,李子和,夏亮辉.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成功实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3):20-24.
被引量:7
4
涂中群.
区域图书馆:集群概念与创新模式构造[J]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4):145-148.
被引量:34
5
刘亚敏.
大学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论与冲突论的视角[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1):1-4.
被引量:8
6
陈云富,包晓法.
高校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2):76-78.
被引量:20
7
朱瑾,李捍无.
从大学城模式谈高校资源共享[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93-96.
被引量:34
8
冯云廷.
地区性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
.天津社会科学,2006(3):61-66.
被引量:42
9
高冀生.
中国“大学城”现象的思考[J]
.城市建筑,2005,2(9):14-16.
被引量:6
10
刘孟海.
科研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思考[J]
.机电技术,2006,29(3):64-6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0
1
方莉,陶明法.
我国大学城建设模式分析与思考[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1):26-29.
被引量:3
2
郭志林.
简论教育经济社区发展[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2):19-22.
3
王旸,黄震方,周年兴.
游憩需求及大学城功能优化实例研究[J]
.商业时代,2007(26):105-106.
被引量:1
4
王志文.
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探索——沈北大学城科技园建设构想[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5):40-44.
被引量:5
5
严晓珺.
上海大学城建设模式的选择与优化[J]
.当代教育科学,2008(17):16-17.
被引量:2
6
孙文树.
安徽省高校体育资源整合模式探讨[J]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174-175.
被引量:3
7
孙文树,秦纪强,樊申元.
高校体育资源“联合体”整合模式研究[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4(4):43-46.
被引量:1
8
陆鸣,佟仁城.
我国科研院所集群服务保障体系的集约化发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6):53-57.
被引量:2
9
陈晓阳,王小丁.
试论我国大学城的产生与发展[J]
.文教资料,2013(18):72-74.
10
李小娟,徐佳燕,张剑宇,陈何勋,李楠,刘宪华,尹乃毅,徐开钦,陈晓晨.
利用in vitro试验的城市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研究及其对中国土壤污染调查的启示[J]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20,53(10):1001-1012.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郑雅萍,钟斌.
完善小和山高教园区公共支撑体系对策的思考[J]
.高教与经济,2007,20(4):22-26.
被引量:2
2
郑雅萍,钟斌.
完善小和山高教园区公共支撑体系对策的思考[J]
.科技通报,2007,23(5):765-770.
3
张玉琦,刘爱军,许朗.
大学科技园区孵化器服务能力建设研究——以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4):159-161.
被引量:1
4
张玉琦,刘爱军,万琦.
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建设初探——以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1):79-82.
被引量:1
5
范明媛,王朝晖.
中国大学城“空巢”现象探究——基于上海市松江大学城的调研[J]
.价值工程,2011,30(36):219-220.
被引量:2
6
黄山,李显国,郑贺,王清.
皖北地区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的调查与研究[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4):58-61.
被引量:2
7
姜千秋,张波.
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体育资源整合[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35(3):319-322.
被引量:1
8
李永顺,赵金霞,贾磊,彭松.
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探讨[J]
.科技信息,2012(35).
被引量:2
9
牛森.
河南省城市中学体育设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6):112-116.
被引量:3
10
李壮.
论大学科技园对创业教育的推动模式——以首都高校科技园创业教育实践为例[J]
.科教文汇,2013(13):196-197.
1
周爽,冯晓萍.
山西大学城建设与山西地方经济发展[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4):47-49.
被引量:1
2
张金兰.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喜忧及其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6(9):76-78.
被引量:4
3
孙家明.
论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悖论与消解[J]
.成人高等教育,2009(3):35-37.
4
李倩,徐双菊,孙旭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沧州“好人之城”建设[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2):103-106.
5
司林波,刘天伟.
我国大学城建设的模式分析及其完善[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2):115-118.
被引量:2
6
李翔.
山西大学城建设的理性思考[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55-55.
7
吴开俊.
国外大学城建设的背景及其发展走势[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10-114.
被引量:8
8
林隽中.
中国大学城建设如何走出两难困境[J]
.辽宁教育研究,2005(8):35-38.
被引量:1
9
陈万鹏,扬勇俊.
关于“广州大学城”建设若干问题的再思考[J]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5(12):1-7.
被引量:3
10
李新天,刘乃友.
“大学城”建设应真正注重资源共享[J]
.科学与管理,2007,27(3):81-82.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