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是怎样形成的——周氏兄弟等为胡适删诗考(一)
被引量:20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39,共12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52
-
1参见《文艺报》1997年9月27日第二版《经典,失去共识--关于两部"百年经典"的讨论》所收阎晶明、李杜、韩石山三文.
-
2参见《中华读书报》1999年8月18日第一版《文学殿堂开摆世纪胜宴:"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评选揭晓》.
-
3胡适《〈尝试集〉四版自序》,《尝试集》,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年10月增订四版.
-
4.《周作人回忆录》[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40-641页.
-
5《鲁迅日记》1921年1月3日:"午后得胡适之信,即复."见《鲁迅全集》第十四卷40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
6胡适《〈尝试集〉自序》,《尝试集》,上海:亚东图书馆,1920年3月.
-
7胡适《〈尝试集〉再版自序》,《尝试集》,上海:亚东图书馆,1920年9月.
-
8胡适《〈尝试集〉四版自序》.
-
9《尝试集》初版、再版和四版的自序.
-
10北社同人《新诗年选·弁言》,《新诗年选》,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年.
共引文献76
-
1王光明.自由诗与中国新诗[J].中国社会科学,2004(4):161-172. 被引量:14
-
2戴燕.“写实主义”下的文学阅读 中国文学史经典的生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2):1-28. 被引量:10
-
3谢冕.论中国新诗[J].文学评论,2002(3):100-111. 被引量:17
-
4王嘉良.文学思潮视野中的启蒙话题——论“五四”文学的启蒙现实主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4(6):94-99. 被引量:3
-
5龙泉明.中国现代诗学历史发展论[J].文学评论,2002(1):51-61. 被引量:15
-
6闫润鱼.评《努力》在“歧路”前的摇摆[J].民国档案,2002(3):56-61. 被引量:2
-
7罗志田.文学史上白话的地位和新文学中白话的走向——后五四时期提倡新文学者的内部论争[J].近代史研究,2002(2):74-110. 被引量:8
-
8庄森.论胡适杂文的自由思想[J].文艺理论研究,2002(1):26-44. 被引量:2
-
9钱理群.北京大学教授的不同选择——以鲁迅与胡适为中心[J].文艺争鸣,2003(1):4-6. 被引量:3
-
10张懿红.历史螺旋中的初期白话诗与当代口语诗[J].甘肃社会科学,2001(5):74-7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231
-
1刘大先.茅奖、经典化与现代文学伦理[J].东吴学术,2020,0(1):38-41. 被引量:3
-
2陈平原.经典是怎样形成的——周氏兄弟等为胡适删诗考(二)[J].鲁迅研究月刊,2001(5):18-36. 被引量:19
-
3钱理群.我们怎样读名著[J].视野,2006(10):52-53. 被引量:5
-
4郁玉英.透视当前关于文学经典的理论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6):150-153. 被引量:3
-
5周宪.文化研究的“去经典化”[J].博览群书,2002(2):26-27. 被引量:3
-
6郁玉英.论文学传播中的共生现象及其对文学经典生成的影响--以宋词为中心[J].江西社会科学,2012(3):86-91. 被引量:2
-
7宋绍年.论《马氏文通》的理论基础——纪念《马氏文通》发表一百周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4):36-43. 被引量:11
-
8南帆.文学史与经典[J].文艺理论研究,1998(5):8-15. 被引量:32
-
9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1985(5):3-14. 被引量:458
-
10洪治纲.无边的质疑──关于历届"茅盾文学奖"的二十二个设问和一个设想[J].当代作家评论,1999(5):107-123. 被引量:56
引证文献20
-
1向阿红.中国现代诗歌作品修改现象之考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7(4):45-56. 被引量:1
-
2唐丽芳,张淼.起点的摆荡:胡适对古典诗歌意象的继承与创造[J].晋阳学刊,2004(6):93-95.
-
3李生滨.倡导之功 创造之力——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论中国白话新诗的奠基[J].兰州学刊,2004(6):292-295. 被引量:1
-
4陈均.早期新诗“说理风气”之形成[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5(4):11-15. 被引量:2
-
5陈方竞.《尝试集》的问世与再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3):60-66. 被引量:3
-
6方长安,余蔷薇.选本对胡适“尝试者”形象的塑造[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5):27-38. 被引量:4
-
7宋学智.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化空间里的经典研究——二十年“文学经典”研究述评之一[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3):129-134.
-
8罗义华.《尝试集》“第三版”考辨[J].江汉论坛,2013(11):90-94. 被引量:3
-
9汤志辉.一部大型现代文学初版本“留真集”——评黄开发、李今编著《中国现代文学初版本图鉴》[J].鲁迅研究月刊,2018,0(10):83-88.
-
10李怡.“传统”与中国新诗的艰难性[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1):64-6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1
-
1李涵.文本修改与杨绛文学世界的建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7(5):27-38.
-
2吉云飞.徘徊在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交汇处——谈徐勇的文学选本研究[J].文艺论坛,2023(3):30-34.
-
3张宝明.新文化元典与现代性的偏执:五四启蒙精神与“内圣外王”思维的吊诡[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4):70-74. 被引量:4
-
4李志.境外的新文学园地——五四时期南洋地区文艺副刊《新国民杂志》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4):217-231. 被引量:2
-
5周海波.现代传媒与现代散文辨体[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1):17-21. 被引量:1
-
6程光炜.文化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多样观察[J].文艺争鸣,2005(3):92-98. 被引量:3
-
7张宝明.《新青年》与中国现代文学谱系的生成[J].文学评论,2005(5):63-69. 被引量:5
-
8叶再春.论《新青年》的公共领域图景[J].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87-91. 被引量:2
-
9胡焕龙.一场“唐吉诃德”式的思想论战——林纾与五四新文化阵营思想冲突过程再回顾[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8(2):1-10.
-
10柳传堆.“文艺团体是一切作家,一切文艺工作者的自由结社”——冯雪峰文学社团观侧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1):65-72. 被引量:1
-
1王辉斌.论“前乐府”的批评——兼及孔子的“删诗”问题[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33(2):48-53. 被引量:4
-
2儒林与打假[J].文艺理论研究,1997(3):44-44.
-
3陈平原.经典是怎样形成的——周氏兄弟等为胡适删诗考(二)[J].鲁迅研究月刊,2001(5):18-36. 被引量:19
-
4郭沫若,刘亚丁.俄文版《中国诗歌选·序》[J].郭沫若学刊,2016(2):20-21.
-
5李颖.“诗三百”到底多少篇它们真被孔子删过吗?[J].金秋,2016,0(24):41-41.
-
6韩国良.司马迁“孔子删诗说”述证[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4):12-16.
-
7第三只眼看文坛[J].小说月刊,2015,0(8):1-1.
-
8杨再喜.宋人接受柳宗元在方法论上的成熟及其文学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3):21-23.
-
9沈心芜.重审“孔子删诗”案[J].文学遗产,1991(A17):33-46. 被引量:1
-
10刘立志.出土文献与《诗经》学研究二题[J].北方论丛,2005(3):1-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