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现代诗学历史发展论
被引量:
1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中国诗学在五四时期实现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换,中国现代诗学的历史发展既受外部历史条件的影响,又受中国诗学的内在力量的驱动,是一种合目的与合规律的呈现;中国现代诗学从20年代的多元并存,到30年代的二元对立,再到40年代的高度综合,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国现代诗学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针对实际问题发言,与诗坛现实对话,从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作者
龙泉明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61,共11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中国诗学
中国现代
诗坛
二元对立
古典
呈现
五四时期
历史发展
现实
理论价值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112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6
1
罗钢.
历史汇流中的抉择——论五四时期中西文学理论的融合与嬗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4):1-27.
被引量:8
2
鲁迅.《答曹聚仁先生信》.《鲁迅全集》第6卷,第7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3
《胡适学术文库·新文学运动》.第389页,中华书局,1993年版.
4
梁实秋.《新诗的格调及其它》[J].诗刊,1931.
5
俞平伯.《社会上对于新诗的各种心理观》[J].新潮,1919.
6
俞平伯.《诗底进化的还原论》[J].诗,1922.
7
田汉 宗白华 郭沫若.《三叶集》[M].亚东图书馆,1920年版.第76页.
8
《发刊词》[J].新诗歌,1933.
9
朱自清.《抗战与诗》.《新诗杂话》,第36页,作家书屋,1949年版.
10
穆木天.《谭诗》[J].创造月刊,(1926).
共引文献
38
1
谢冕.
论中国新诗[J]
.文学评论,2002(3):100-111.
被引量:17
2
李怡.
意志化之路上的梁宗岱诗歌与诗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3):193-205.
被引量:3
3
陈平原.
经典是怎样形成的——周氏兄弟等为胡适删诗考(一)[J]
.鲁迅研究月刊,2001(4):28-39.
被引量:20
4
王毅.
几位现代中国诗人的文学史意义[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2):46-59.
被引量:7
5
谢昭新.
论老舍诗学的“现代性”审美品格[J]
.民族文学研究,2005,23(1):116-119.
6
张松建.
“花一般的罪恶”——四十年代中国诗坛对波德莱尔的译介[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2):76-100.
被引量:5
7
杨新刚.
时代的“大风歌”与个人的“忏悔录”[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4):138-143.
8
许霆.
中国新诗发生与现代媒体[J]
.江海学刊,2006(1):193-198.
被引量:1
9
姜异新.
20世纪中国文学参与文化启蒙的策略演进[J]
.文艺理论研究,2006(1):2-14.
被引量:7
10
李永毅.
西方文学的奥尔弗斯情结[J]
.俄罗斯文艺,2006(1):88-9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12
1
陈仲义.
整体缺失:新诗研究的最大遮蔽——与吕进先生商榷[J]
.南方文坛,2003(2):44-49.
被引量:7
2
杨义.
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J]
.中国社会科学,1997(2):146-163.
被引量:25
3
王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25(3):1-7.
被引量:24
4
荒林.
20世纪中国诗歌的反思——“现代汉诗学术研讨会”述要[J]
.文艺争鸣,1998(2):18-27.
被引量:10
5
徐剑.
神形兼备格自高──梁宗岱文学翻译述评[J]
.中国翻译,1998(6):33-36.
被引量:9
6
梁宗岱.
试论直觉与表现[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44,8(1):213-257.
被引量:10
7
阎玉清.
梁宗岱诗论的宇宙意识初探[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9(6):15-21.
被引量:6
8
康林.
《尝试集》的艺术史价值[J]
.文学评论,1990(4):49-65.
被引量:20
9
范钦林.
如何评价“五四”白话文运动──与郑敏先生商榷[J]
.文学评论,1994(2):112-117.
被引量:15
10
许明.
文化激进主义历史维度──从郑敏、范钦林的争论说开去[J]
.文学评论,1994(4):114-120.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
15
1
周玉英.
中国现代诗歌诗体的演变[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46-47.
2
陈希.
好诗良药,长留德泽天地间——梁宗岱研究回顾与展望[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14(4):12-16.
3
李凯.
中国古典诗学在现代诗学中的传承和变异[J]
.文学评论,2005(1):39-47.
被引量:3
4
刘保昌.
中国现代文学与道家文化[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103-108.
5
许霆.
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观念演进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5):40-44.
被引量:1
6
许霆.
百年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叙述——兼论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的若干问题[J]
.文艺理论研究,2006(3):39-45.
被引量:1
7
栾慧.
中西比较诗学史上的梁宗岱[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2):94-98.
8
高玉.
重建中国现代诗学话语体系[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22-28.
被引量:1
9
薛亚红.
徘徊于理性与审美之间——谈西方诗歌影响下的中国新诗发展之路[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10):41-43.
10
柴华.
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学建构论[J]
.雪莲,2011(3):113-120.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高玉.
重建中国现代诗学话语体系[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22-28.
被引量:1
2
王雪松,王泽龙.
近三十年中国现代诗学研究回眸[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1):146-154.
被引量:1
3
王振,苑蕾.
《山居》:诗意孤寂中的理想坚守[J]
.文学教育,2014(7):142-143.
4
倪贝贝,王泽龙.
人称代词与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1):23-30.
被引量:1
5
车晨阳.
古典诗学的现代转化——《氓》与《致橡树》的抒情模式比较[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1):120-121.
6
孙启洲.
危机时刻的词学批评——现代词学发展史中的民族国家话语[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0(1):159-167.
7
王晓平,夏冬.
主体形塑与形式生成的诗学探究——评吴晓东《辽远的国土:中国新诗的诗性空间》[J]
.现代中文学刊,2024(5):151-159.
被引量:1
1
傅天琳.
傅天琳自选诗[J]
.诗选刊,2016,0(3):79-88.
2
潘利锋,陈碧园.
艾米莉·勃朗特诗歌意象片论[J]
.中外诗歌研究,2009(3):25-25.
3
任雅芳.
中唐庶族与韩孟诗派[J]
.中国诗歌研究,2014(1):88-104.
4
钱若莹.
浅析音乐剧的艺术特色[J]
.文学教育(中),2010(8):91-91.
5
高华.
超迈玄远的生命赞歌——《兰亭集序》赏读[J]
.时代文学,2009(3):95-96.
6
胡弦,康宁.
粒粒细沙,替庞大之物打磨着灵魂[J]
.朔方,2017,0(2):145-147.
7
曹静.
先锋小说中先锋精神的价值[J]
.青春岁月,2013,0(19):17-17.
8
李强.
试谈戏曲舞台上的化妆和服装[J]
.戏剧丛刊,2008(6):61-62.
9
张佩芬.
黑塞——罗兰联盟佳话[J]
.外国文学研究,1992,14(1):140-141.
10
胡静,韩广义.
《简·爱》中主人公女性人格魅力解读[J]
.芒种(下半月),2013(11):138-139.
文学评论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