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人本教育观论要 被引量:24

On the Concept of Human - based Edu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本教育观经历的曲折历程 ,接着指出坚持人本教育观的基础和前提是要全面正确地理解人 ;最后着重论述了人本教育观的实践 ,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作者 陈乃林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4.
  • 3瞿葆奎.教育目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77.
  • 4岳伟,王坤庆.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1-6. 被引量:170
  •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

二级参考文献12

  • 1高清海.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J].学术月刊,1996,28(2):3-16. 被引量:86
  • 2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5(3):32-38. 被引量:371
  • 3郭元祥.课程观的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1,21(6):11-16. 被引量:140
  • 4[美]杜威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14-117.
  • 5王南湜.交往概念与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J].求是学刊,2003,(3).
  •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 7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J].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 8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9[美]弗洛姆.占有与存在—一个新型社会的心灵基础[M].杨慧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

共引文献235

同被引文献125

引证文献24

二级引证文献5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