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本教育观论要
被引量:
24
On the Concept of Human - based Edu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本教育观经历的曲折历程 ,接着指出坚持人本教育观的基础和前提是要全面正确地理解人 ;最后着重论述了人本教育观的实践 ,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作者
陈乃林
机构地区
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人本教育观
唯科学教育观
工具性教育观
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
终身教育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35
同被引文献
125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59
参考文献
5
1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4.
3
瞿葆奎.教育目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77.
4
岳伟,王坤庆.
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1-6.
被引量:170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高清海.
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J]
.学术月刊,1996,28(2):3-16.
被引量:86
2
郭湛.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5(3):32-38.
被引量:371
3
郭元祥.
课程观的转向[J]
.课程.教材.教法,2001,21(6):11-16.
被引量:140
4
[美]杜威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14-117.
5
王南湜.交往概念与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J].求是学刊,2003,(3).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
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J].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8
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
[美]弗洛姆.占有与存在—一个新型社会的心灵基础[M].杨慧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
共引文献
235
1
韩凤月,宋宗佩,王菁.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应用中的价值、困境和展望[J]
.体育师友,2023,46(1):16-20.
2
赵蒙成.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偏误及其纠正:微观组织变革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2020(9):63-70.
被引量:22
3
程敬华,周生奇,赵秉峰.
主体间性与面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初探[J]
.理论观察,2022(5):144-147.
4
张军凤.
创新时代的教育目的与我国基础教育学业评估[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9(2):18-19.
5
严红艳.
以主体间性视角构建和谐的职业教育师生关系[J]
.农业网络信息,2012(12):141-143.
被引量:1
6
李燕领.
论体育教学双主体的有效互动[J]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3(1):37-40.
被引量:1
7
张跃聪.
主体间性视野下高校交往式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构建[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35(1):90-93.
被引量:1
8
邹继康,狄奥.
论主体间性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49-51.
被引量:1
9
蒋旭明.
主体间性理论与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取向[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2):145-147.
10
曲洪美,刘国强.
关于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理性思考[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0(3):12-13.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
125
1
周华平.
科学发展观与人本教育[J]
.琼州学院学报,2008(S1):3-3.
被引量:1
2
吴发科.
人本教育观的剖析思考[J]
.现代教育论丛,2008(7):8-11.
被引量:3
3
陈舜孟,楼敏盛.
国外课程形成性评估理论综述[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9,15(2):4-10.
被引量:5
4
方展画.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评述[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1):50-57.
被引量:37
5
吴晓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视域下的“牵手教育”运行模式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60-61.
被引量:2
6
李玉龙.
大学牵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2-74.
被引量:3
7
郑若玲,陈斌.
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0):11-15.
被引量:40
8
涂宏斌,曹小艳.
教育活动中的进化教育观[J]
.高等教育研究,2015,36(3):18-26.
被引量:4
9
刘理 ,周耀烈 .
创造教育探讨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2004(4):23-25.
被引量:2
10
张殿玉.
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
.外语教学,2005,26(1):49-55.
被引量:651
引证文献
24
1
齐兰芬.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哲学思想的教育创新意义[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18(5):17-19.
被引量:4
2
董晓曦,刘睿.
人本主义教育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J]
.药学教育,2008,24(2):12-15.
被引量:2
3
王迅,邵一江.
厚德博学 善思致用——略论合肥学院校训的文化内涵[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116-119.
被引量:1
4
张洪剑.
人本主义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
.中国校外教育,2009(7):19-19.
被引量:2
5
陈赞晓.
对“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再认识[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0):103-106.
6
杨海燕.
对教育目的的辩证解读——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的教育目的[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6):105-107.
7
陈乃林.
人本社区教育:命题的提出与实践意义[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23(4):22-26.
被引量:12
8
郭文钦.
“90后”大学生的自我学生观及其教育寓义[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1):217-218.
9
王细文,韩克强,梁平,李洪艳.
医学影像学临床实践教学体会[J]
.激光杂志,2012,33(1):24-24.
被引量:1
10
王正惠,蒋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应然选择与实践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2012(6):11-1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邹丽君.
探究高职对单招学生管理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1):90-91.
被引量:2
2
白芳.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7):343-343.
被引量:1
3
赵良庆.
育人为本 教学为纲——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3-6.
被引量:2
4
黄理泰,王华生,农乐颁.
“以人为本”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思维方式[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1):80-80.
被引量:5
5
董星,孔朋.
论教改促进培养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J]
.全国商情,2009(21):111-112.
6
全澜.
人本主义对美术教育的启示[J]
.新课程(教研版),2010(9):17-18.
7
张晓琴.
NGO:人本社区教育的新型组织载体[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6(1):12-15.
被引量:4
8
魏志杰.
大棚桃树采果后的管理[J]
.致富之友,2000(4):14-14.
9
樊向前.
视域融合中的社区教育与高职教育新模式探析[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3):103-106.
被引量:6
10
岳晓雨.
基础教育改革: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J]
.世纪桥,2013(5):93-93.
1
王兵彦.
尊重、信任、激励—综合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之浅见[J]
.西北职教,2002(4):24-25.
2
曾良.
育人模式人本化的改革创新——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7):29-32.
3
陈国杰.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教育观”[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5(2):71-75.
4
程晓林.
论高校德育工作的人本教育观[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7(2):102-104.
被引量:1
5
徐霞,李永娟.
严而有度 宽以待人——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方式探索[J]
.新课程(中学),2008,0(8):10-10.
6
黄国柳.
高校德育工作中要坚持人本教育观[J]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3):104-105.
被引量:3
7
王春美.
班主任如何做到以人为本[J]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05(8):61-61.
8
张小良,胡婷洁.
语文教学中的人本教育观[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23(5):90-92.
9
曲海英,冯卫红.
在护理教学中坚持人本教育观[J]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8):69-71.
被引量:1
10
陈晖阳.
生活化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16(23):62-64.
被引量:5
江苏高教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