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豆若干株型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株型性状与产量之间的互作是相当复杂的。荚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生物产量通过其它性状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株高和主茎节数是产量选择的重要株型指标。
作者
那桂秋
董钻
机构地区
辽宁省农科院
沈阳农业大学
出处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3-15,共3页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豆
株型
产量
分类号
S565.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07
参考文献
2
1
陈恒鹤,李楠.大豆株型性状的相对遗传进度与配合力[J]大豆科学,1984(04).
2
董钻,孙卓韬.的分布[J]大豆科学,1984(02).
同被引文献
29
1
董钻,张仁双.
大豆特异高产株型材料创新的思路和实践[J]
.大豆通报,1993(1):11-12.
被引量:31
2
崔世友,喻德跃.
大豆产量改良中生物量、收获指数的研究及展望[J]
.大豆科学,2006,25(1):67-72.
被引量:11
3
唐善德,盖钧镒,马育华.
中国南方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等生理性状与产量的关系[J]
.大豆科学,1990,9(4):278-284.
被引量:20
4
王红军,吴奇峰,谢映周.
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规律及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6,43(4):268-270.
被引量:14
5
张恒善 刘金印 等.关于丰产大豆主要生理指振探讨[J].大豆科学,1985,4(4):285-292.
6
张荣贵.大豆叶面积、净光合生产率与产量的相关性[J].中国农业科学,1979,(2).
7
李远明 刘晓洁 等.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关系.第六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M].,1997..
8
董钧镒 游明安 邱家骐.大豆高产理想型群体生理基础的探讨[A]..马育华等大豆育种应用基础和技术研究进展[C].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9
李远明 刘晓洁 贾德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干钧质积累与产量关系[A]..第六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C].,1997..
10
张荣贵 宋宇.大豆叶面积、净同化事与产量的相关性.中国农业科学,1979,(2):40-46.
引证文献
6
1
李远明,刘丽君,祖伟,张瑞忠,刘晓洁.
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关系[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30(4):324-328.
被引量:25
2
孙超,王海艳,刘元英.
优化施肥对大豆群体质量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8):110-113.
被引量:9
3
高淑芹,孙星邈,侯云龙,邱红梅,王跃强.
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与收获指数研究[J]
.大豆科技,2013(6):40-42.
被引量:2
4
孙贵荒,刘晓丽,董丽杰,陈艳秋.
高产大豆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大豆科学,2002,21(3):199-202.
被引量:46
5
周玉雪,张金昊,张秀彤,景思豪,李景文,闫帆,王庆钰,王英.
大豆矮化突变体z110的生理及产量性状分析[J]
.东北农业科学,2019,44(6):20-23.
被引量:3
6
孙贵荒,刘晓丽,董丽杰,陈艳秋.
大豆叶面积指数消长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辽宁农业科学,2003(4):13-14.
被引量:29
二级引证文献
107
1
高杰,李青风,李晓荣,封广才,彭秋.
贵州不同年代糯高粱品种(系)干物质生产及光能利用特性差异分析[J]
.作物杂志,2020(1):41-46.
被引量:2
2
蔡柏岩,祖伟,葛菁萍.
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4,23(4):273-280.
被引量:14
3
杜吉到,郑殿峰.
大豆复叶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现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17(2):23-27.
被引量:6
4
刘胜利,孔新,任林昌,战勇,李玉梅,魏建军,罗赓彤.
新大豆2号高产生育动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05,42(4):244-247.
被引量:6
5
崔世友,喻德跃.
大豆产量改良中生物量、收获指数的研究及展望[J]
.大豆科学,2006,25(1):67-72.
被引量:11
6
保丽萍,王铁军,蔡淑平,耿智德,赵银月.
云南省菜用大豆产量限制因子的研究[J]
.大豆科学,2006,25(2):181-184.
被引量:2
7
刘胜利,孔新,战勇,李玉梅,张恒斌,魏建军,罗赓彤.
高油大豆新品种新大豆2号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
.种子,2006,25(9):93-94.
8
张晓艳,杜吉到,郑殿峰,冯乃杰,张玉先,梁喜龙,丁希武.
大豆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161-163.
被引量:35
9
毛洪霞.
不同水分处理对滴灌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7,27(6):9-10.
被引量:7
10
黄中文,赵团结,喻德跃,陈受宜,盖钧镒.
大豆生物量积累、收获指数及产量间的相关与QTL分析[J]
.作物学报,2008,34(6):944-951.
被引量:17
1
徐平印.
在易变环境里高产、稳产育种策略[J]
.大麦科学,1993(1):49-49.
2
聂征,施杏春,陈甫堂,张锐,王彩芬.
亚麻种子产量选择方法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1992(3):8-10.
3
Kou.,T,谢勤成.
基因型×土壤结构互作对玉米产量选择的影响[J]
.国外作物育种,1993(3):25-27.
4
高有云,周发松,李佐坤.
小麦选种圃与大田的密度差异对产量选择指标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1989(9):11-14.
被引量:1
5
辛国富.
禾谷类作物潜在产量选择的新方法[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6(3):47-48.
6
高惠风.
玉米穗位选择后的籽粒产量选择[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4(6):6-9.
7
王黎明,焦少杰,姜艳喜,严洪冬,苏德峰,孙广全.
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
.中国糖料,2012,34(2):7-8.
被引量:11
8
朱丽莉.
玉米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微[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15(12):00096-00096.
9
於凤安,徐风,张月林.
小麦育种早代选择对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8,25(3):281-286.
被引量:3
10
T.C.Helms,向平.
大豆产量选择的资源分配[J]
.国外作物育种,2003,22(1):81-82.
辽宁农业科学
199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