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字的期待(六)
被引量:1
Looking Forward to Revealing the Secrets of Ba-Shu Characters (Ⅵ)
二级参考文献1
-
1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徐中舒.巴蜀考古论文集[M]文物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41
-
1于孟洲,王玉霞.四川盆地出土战国时期提链铜壶研究——从《中国青铜器全集·巴蜀卷》的提链壶谈起[J].南方民族考古,2018,0(2):164-173.
-
2向明文.东周秦汉时期巴蜀文化铜戈组合制度初探[J].边疆考古研究,2022(1):176-194. 被引量:1
-
3冯广宏.巴蜀古文字的破译途径[J].文史杂志,2000(2):4-7. 被引量:3
-
4段渝.商代蜀国青铜雕像文化来源和功能之再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97-106. 被引量:29
-
5曹锦炎.浙江出土商周青铜器初论[J].东南文化,1989(6):104-112. 被引量:21
-
6李家浩.楚国官印考释(两篇)[J].语言研究,1987,7(1):121-127. 被引量:11
-
7刘道军.巴蜀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6):73-79.
-
8段渝.略论古蜀与商文明的关系[J].史学月刊,2008(5):20-26. 被引量:13
-
9杨州.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章(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1-107. 被引量:5
-
10段渝.古蜀文明的演进特点及其在先秦史上的地位[J].社会科学战线,2011(1):85-9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
-
1何方耀.汉唐求法僧梵文学习之特点及其社会影响浅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77-81. 被引量:4
-
2鲁迅.《古小说钩沉》,载《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第458页.
-
3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载《全唐诗》卷一二八,中华书局1987年,第1296页.
-
1刘杨翎.巴蜀文字与东巴文关系初探[J].龙岩学院学报,2014,32(1):44-47. 被引量:2
-
2冯利华.道书俗字与《汉语大字典》补订[J].古汉语研究,2008(2):86-90. 被引量:1
-
3林允富.汉字研究与汉语研究——字本位对信息时代汉语研究的意义(论文提要)[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5(1):37-37.
-
4李玮,杨阳.浅谈女书[J].魅力中国,2010,0(17X):238-238.
-
5冯广宏.巴蜀文字的期待(五)[J].文史杂志,2004(5):20-27. 被引量:4
-
6吴会灵.河南中牟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5,0(1):37-38. 被引量:1
-
7冯广宏.巴蜀文字的期待(一)[J].文史杂志,2004(1):4-9. 被引量:3
-
8吴会灵.河南中牟方言的人称代词浅析[J].晋中学院学报,2011,28(6):21-23. 被引量:1
-
9王用源.道书《太平经》中“向/嚮/鄉”用法之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0):6-8. 被引量:1
-
10冯利华.中古道书词语辑释[J].宗教学研究,2010(2):52-5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