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人才》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6-56,共1页
Chinese Talents
同被引文献22
-
1徐渝,周长爱,刘逸初.科技人才的资本化分配模式[J].科学管理研究,1999,17(6):57-59. 被引量:2
-
2马必学.推进学制改革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4(13):40-41. 被引量:20
-
3刘映华.产学紧密结合 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4(13):42-43. 被引量:6
-
4宋丰景.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培训,2004(7):20-21. 被引量:13
-
5田秀萍.职业院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J].中国培训,2004(8):34-34. 被引量:2
-
6魏杰.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J].新劳动,2002(18):12-13. 被引量:14
-
7李斌.高职院校技能培养与行业合作模式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2):71-73. 被引量:1
-
8林吉曙.关于高等工程职业教育的探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1):30-32. 被引量:3
-
9许劲松.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21):7-9. 被引量:13
-
10沈荣华.21世纪中国的人才战略走向[J].中国人才,2007(1):49-51.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7
-
1胡霞娥,陈捷聪.谈粤港澳大湾区视野下肇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紧迫性[J].区域治理,2018,0(52):128-130.
-
2段世德.建设“创新湖北”的科技金融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4):46-49. 被引量:3
-
3闫晓琴.珠三角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12-14. 被引量:2
-
4翟浩淼.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探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2(2):129-131. 被引量:7
-
5王涛,姜思思,黄逸明.科技金融体系发展研究综述[J].新经济,2023(8):150-159. 被引量:2
-
6李淑萍,张豪.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高教论坛,2025(5):80-82.
-
7屈晶.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4):19-20.
-
1人才强国战略的六大突破[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4,6(4):41-41.
-
2李开寿.创新机制 吸引人才[J].领导工作研究,2003(11):16-16.
-
3高建芳,赵立丛.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与因素导向论[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4):99-99.
-
4侯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两大支柱[J].职业,2005(10):50-51. 被引量:1
-
5薛东,丁有伟.浅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组织人事学研究,2006(2):37-39.
-
6盛若蔚.亮点迭出的人才之年[J].党建文汇(上半月),2004(1):13-13.
-
7本刊评论员.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J].就业与保障,2004,0(6):1-1.
-
8李亚杰,邱永明.多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人才开发,2009(10):11-13. 被引量:1
-
9叶忠海.论科学人才观(上)[J].人事天地,2012(5):11-14.
-
10苗雪,林孝诚.唯才是举——科学人才观的新内涵[J].人才开发,2004(12):19-20.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