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23
Study station and exsiting question of Chinese studuent constitutional health
出处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54-156,共3页
Journal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参考文献13
-
1归明,张德荣.我国与美国、日本、前苏联三国学生体质测量与评价制度之比较[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0,2(1):90-93. 被引量:9
-
2[3]Barry L,Johnson Jaok K,Nelson.体育评价的实用测量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20-25.
-
3[4]日本体育学会制定评价专门分科学汇编.体力诊断与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7.15-16.
-
4[5]弗·姆·扎齐奥尔斯基.运动计量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20-25.
-
5叶恭绍.近五十年来中国儿童身体发育调查工作综述[J].中华卫生杂志,1958,(1):34-40.
-
6王吉民.中国婴孩体格之标准[J].中华医学杂志,1922,(8):76.
-
7中国医大卫生学系学校卫生教研组.沈阳市中、小学及保育机构儿童之身体发育调查[J].中华卫生杂志,1954,(6):470-477.
-
8李宝文.北京市学生青春发育期机能发育的调查[J].中华卫生杂志,1966,11(2):106-108.
-
9[10]中国青少儿体质研究组.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研究(科技技术成果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1-2.
-
10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5-26.
二级参考文献9
-
1谢如君,黄玉珊.近十年我国学生体质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学刊,1999,6(6):90-95. 被引量:21
-
2付兰英,江洪.对高年级学生体质变化的分析[J].体育学刊,1999,6(3):3-4. 被引量:5
-
3李旭如,李瑞年.1985~1995年学生体质的动态分析[J].体育学刊,1997,4(2):51-55. 被引量:16
-
4王巍.结构实在论评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34-38. 被引量:14
-
5田松.为什么量子力学会引起我们的困惑?——兼谈玻尔的“现象”概念及互补原理[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32(5):26-34. 被引量:4
-
6李醒民.再议科学实在、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J].哲学分析,2012,3(1):129-157. 被引量:5
-
7于道中.中国体质研究工作发展概况(综述)[J].体育科学,1995,15(3):43-46. 被引量:30
-
8周忠,周颐,肖江剑.虚拟现实增强技术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45(2):157-180. 被引量:278
-
9齐越,马红妹.增强现实:特点、关键技术和应用[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4,25(5):900-903. 被引量:54
共引文献124
-
1方钰佳.2000—2020年我国体质测试研究可视化分析[J].体育视野,2022(14):110-112.
-
2陈伟强,高斌,刘华轩,刘静民.清华大学“高知识人群”体质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1,8(4):6-9. 被引量:13
-
3韩二涛,曲云霞.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104-105. 被引量:5
-
4徐玉明,张国海.感知跳跃测量方法的可靠性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49-50.
-
5于可红,母顺碧.中国、美国、日本体质研究比较[J].体育科学,2004,24(7):51-54. 被引量:63
-
6王文毅.普通高校增设《营养与健康》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大家,2011(8):196-197. 被引量:1
-
7郑伟.现代生活环境和方式对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4):73-75. 被引量:11
-
8常生,陈及治.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9):69-73. 被引量:36
-
9刘建平,何志谦,涂剑玲,佘辉.长期营养干预对全日寄宿制学生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560-562. 被引量:7
-
10郑伟.山东省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负面现象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887-888.
同被引文献129
-
1李闻喜,袁尽州.西藏民族学院大学生体质的现状及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6,13(1):22-25. 被引量:4
-
2张中豹.体质概念现状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8,5(4):53-55. 被引量:14
-
3林静,王建雄.美国体质研究发展的若干问题讨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12(3):23-26. 被引量:38
-
4肖国强,马冀平,刘晓光,郭层城,周小平.我国大学生隐形肥胖者的体质形态和体力特征[J].体育学刊,2004,11(5):39-42. 被引量:55
-
5宋琰,王鹏伟,张志刚.对我国学生体质测评现状的分析研究综述[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3):32-34. 被引量:13
-
6温志勤.中、日两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量指标改革的比较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138-138. 被引量:3
-
7于可红,梁若雯.从休闲的界定论休闲体育[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1-23. 被引量:182
-
8刘大海,赵文阁,王立男.河北省高校体育设施的现状与资源开发[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5):14-15. 被引量:9
-
9崔巴特尔,胡晓彦,崔磊.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与运动处方的研究开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927-929. 被引量:46
-
10何仲恺.体质的概念及其与健康的关系[J].体育科学,2002,22(2):37-38. 被引量:78
引证文献23
-
1屈红林,张月华.中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效果研究[J].华章(初中读写),2008,0(19):86-87.
-
2黄伟明.贵州省中学生健康知识与生活方式现况调查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10):1149-1153. 被引量:4
-
3毛立善.《课程标准》的实施需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建设[J].科技信息,2006(11X):191-191. 被引量:1
-
4黄晓丽,李可兴.肥胖女大学生体质与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75-78.
-
5王莹.山西省大学生2005年与1985年身体形态及生理功能指标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4):341-343. 被引量:3
-
6杨孝永,高永琴,黄金华,胡金萍,宣宁.安徽省高职院校2007级与2004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4):59-61. 被引量:3
-
7唐春芳,刘传信.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推行运动处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2):7-8. 被引量:3
-
8赵兴转,程慧媛,潘启平,黄永海.阜新市2005年与2008年监测点校学生常见病防治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0(1):99-99.
-
9赵兴转,程慧媛,潘启平,黄永海.阜新市2005年与2008年监测点校学生生长发育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0(1):102-102.
-
10高永琴,黄金华,胡金萍,宣宁.安徽高职高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8):997-99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9
-
1张象,冉建.学生体质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0(3):89-91. 被引量:8
-
2黄知,尹华跟,王磊,叶萃蓬,徐佳丽.乐山市初中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运动精品,2019,38(9):52-54.
-
3陈寿根.高职人才的素质要素——基于企业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18):61-63.
-
4李宁,郭新艳.西藏17岁城市藏族学生20年体质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741-742.
-
5高山青.高职院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2):64-67. 被引量:11
-
6高永琴,黄金华,胡金萍,宣宁.安徽高职高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8):997-998. 被引量:2
-
7薛志杰,赵昱.鄂尔多斯汉族学生1963-2005年生长发育变化趋势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5(5):293-294.
-
8吴薇,李欣,吕俊丽.羌族与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1):950-952. 被引量:5
-
9张红霞,梁凯,史小龙.江苏省农林专业五年制高职学生身体形态状况调查[J].商情,2011(49):19-20.
-
10冉婷.微格教学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2,33(1):80-83. 被引量:3
-
1赵永春.21世纪中国院前急救的展望[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4,5(7):108-109.
-
2杨晓华,王炜,曹晓红.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站)执业现状及监管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9):459-460.
-
3钟燕.青春期健康状况不容忽视[J].健康必读,2002(3):46-46.
-
4谭学书.医疗卫生事业不能走市场化道路[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11(6):58-59. 被引量:2
-
5杨可,李士雪.我国慢性病防控与高层次卫生专业人才发展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8):117-120.
-
6蒋宏伟.医院信息化不同阶段的安全策略[J].当代医学,2009,15(34):31-32. 被引量:1
-
7翟凤英.建设小康社会,营养必须立法[J].营养学报,2005,27(1):1-4. 被引量:16
-
8贝品联,艾肯尔.热合曼,薛冰,穆丁,陆英杰.2005年阿克苏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主要形态指标检测报告[J].地方病通报,2007,22(4):33-34. 被引量:1
-
9闻伟虹.如何做好校医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中国校医,2012,26(1):66-67. 被引量:8
-
10刘晖,相久大.中小城市依附于区域医疗中心的120急救体系建设构想[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3):260-26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