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寡照地区玉米高产光合生理研究初探
被引量:
1
Primary Study on the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y of Maize Hybrid with High Yield in Cloudy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两品种在不同群体下光合生理参数、群体库源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寡照地区玉米高产必须增源扩库,即应适当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加种植密度,扩大群体库容。
作者
陈文俊
张胜恒
周汝平
柯剑鸿
岑道源
机构地区
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8-70,共3页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基金
重庆市中青年科技专家基金资助项目(4753)
关键词
玉米
叶面积指数
群体库容
光合势
光合速率
寡照地区
分类号
S513.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8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5
1
XU Da-cuan and SHEN Yun-gang. Diurnal variations in the photosynthetic effileney in plants. Acta Phytophysiologica Sinica. 1997, 23(4): 410-416.
2
王庆成,王忠孝,杜成贵,郭庆法.
玉米光合性能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5,3(1):66-70.
被引量:14
3
李绍长,王荣栋.
作物源库理论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J]
.作物杂志,1998(1):10-12.
被引量:12
4
鲍巨松,薛吉全,郝引川,杨成书.
紧凑型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J]
.玉米科学,1992(C12):18-22.
被引量:10
5
陆卫平,陈国平,郭景伦,王忠孝,饶春富.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源库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7,23(6):727-733.
被引量:105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徐庆章,王忠孝,王庆成,牛玉贞,张军,杜成贵.
玉米增库促源及增穗保叶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J]
.玉米科学,1994,2(2):27-29.
被引量:17
2
董树亭,胡昌浩,高荣岐,王群瑛.
夏玉米高产群体呼吸速率与光合特性关系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4,2(3):61-65.
被引量:15
3
胡昌浩,作物学报,1993年,19卷,1期,64页
4
吴子恺,作物学报,1993年,19卷,1期,23页
5
团体著者,玉米生理,1987年,270页
6
胡昌浩,中国农业科学,1982年,2期,38页
7
傅应春,作物学报,1982年,8卷,1期,1页
8
韩庚辰.玉米主要光合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及遗传效应分析[J]作物学报,1982(04).
9
杜维广,王育民,谭克辉.大豆品种(系)间光合活性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作物学报,1982(02).
10
赵久然,陈国平.
不同时期遮光对玉米籽粒生产能力的影响及籽粒败育过程的观察[J]
.中国农业科学,1990,23(4):28-34.
被引量:93
共引文献
138
1
郭玉秋,董树亭,王空军,郑洪建,胡昌浩,张吉旺.
玉米不同穗型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及源库关系的群体调节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93-198.
被引量:34
2
黄智鸿.
冀西北玉米源库关系的比较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6):45-50.
3
黄智鸿.
冀西北玉米源库特性及产量比较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43-48.
被引量:1
4
陈立军,唐启源.
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J]
.作物研究,2008,22(S1):428-434.
被引量:13
5
崔明九.
源库调节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间关系研究[J]
.甘肃科技,2004,20(7):150-151.
被引量:2
6
吕新,白萍,张伟,朱玉.
不同播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分析[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4):285-288.
被引量:68
7
孙红春,李存东,王文新,谢志霞,朱继杰.
初花期源库比变化对棉花下部“铃—叶系统”生理特征的影响[J]
.棉花学报,2004,16(5):286-290.
被引量:20
8
鲍巨松,薛吉全,杨成书,马国胜.
再论陕西关中灌区吨粮田的实践与开发[J]
.陕西农业科学,1993,39(4):3-5.
被引量:2
9
谢志霞,李存东,王文新,孙红春,朱继杰.
不同铃重类型棉花不同结铃区位的源库特征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1):1-4.
被引量:4
10
邢延菊,齐延芳,许方佐,周柱华,徐立华,邱登林.
玉米新品种鲁原单22号产量与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5,37(1):33-3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5
1
王志伟,翟盘茂.
中国北方近50年干旱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2003,58(z1):61-68.
被引量:171
2
王玉堂.
作物高温热害的防御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00(7).
被引量:4
3
章名立.
中国东部近百年的雨量变化[J]
.大气科学,1993,17(4):451-461.
被引量:35
4
席远顺,曹明,仝德旺.
夏玉米的渍害及防御对策[J]
.作物杂志,1993(4):22-24.
被引量:9
5
许玉璋,许萱,李中东.
土壤水分对棉纤维发育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1994,3(3):18-22.
被引量:4
6
吕军.
渍水对冬小麦生长的危害及其生理效应[J]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1994,20(3):221-226.
被引量:72
7
周人纲,樊志和,李晓芝,王占武,韩炜.
热锻炼对小麦叶片细胞膜及有关酶活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1995,21(5):568-572.
被引量:47
8
李景岭,曾燕.
多效唑和嘧啶醇防止玉米幼苗受高、低温胁迫的研究[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5(5):33-35.
被引量:2
9
陈欣成,王力刚,李金贵.
暗管排水技术在治理夏玉米渍害中的应用[J]
.北京水利,1996(2):14-16.
被引量:1
10
赵宏伟,李秋祝,魏永霞.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大豆主要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6,25(3):329-332.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
1
1
魏锋,唐振海,马毅,洪德峰,马俊峰,张学舜.
农业隐性灾害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与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0):116-118.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许纪东,潘秀燕,范春燕,王辉,李建房,张航宇.
2016年高温热害对遂平县玉米的影响及防御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2017(1):155-157.
被引量:1
2
伊佩健.
探讨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危害及防御策略[J]
.农业与技术,2017,37(2):28-28.
3
曹鹏,羿国香.
湖北省玉米生产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湖北农业科学,2017,56(4):617-620.
被引量:10
4
覃焱,杨邦贵.
长阳县“粮经饲统筹发展”生产现状及对策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8(6):52-55.
5
郑婷婷,宋阳,于淼,王丕武.
吉林省玉米骨干自交系耐冷性的鉴定[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41(4):394-401.
被引量:1
6
张士龙,贺正华,杜何为,焦春海,舒军,黄益勤.
玉米新品种鄂科玉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9,25(20):83-83.
被引量:1
7
张海娇,邹原东,李志强,韩振芹.
低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0):48-50.
被引量:8
8
唐玮琦,严东海,杨勤,崔阔澍,何如钰,伍文丹,张瑞珍,严林,杨树晶,程明军.
巴塘玉米耐冷性的鉴定、筛选及评价[J]
.草学,2023(1):57-64.
1
苗昌泽.
杂交中稻后期田间管理[J]
.农村经济与科技,1995,0(7):24-24.
2
邢志鹏,胡雅杰,张洪程,龚金龙,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张强,王文婷,李德剑,刘国林,刘国涛,朱佳炜.
迟播迟栽对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机插产量及生育期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4,20(3):11-16.
被引量:4
3
张洪程,吴桂成,李德剑,肖跃成,龚金龙,李杰,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高辉,魏海燕,沙安勤,周有炎,王宝金,吴爱国.
杂交粳稻13.5t hm^-2超高产群体动态特征及形成机制的探讨[J]
.作物学报,2010,36(9):1547-1558.
被引量:82
4
张洪程,张军,龚金龙,常勇,李敏,高辉,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
“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及其形成机理[J]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4):686-704.
被引量:109
5
陈书强,杨丽敏,赵海新,杜晓东,周通,薛菁芳,潘国君,王秋玉.
寒地粳型超级稻群体构建及其超高产特征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5,28(4):1399-1407.
6
张军,吴秀宁,王新军.
镉胁迫对兰黑粒小麦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2016,62(4):6-8.
被引量:4
7
易镇邪,王璞,张红芳,申丽霞,刘明,戴明宏.
氮肥类型与施用量对华北平原夏玉米源库关系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3):294-300.
被引量:49
8
吴盛黎,顾明,宋碧,徐立,余世洪,王有荣,彭玉淑.
不同生态条件下高原玉米产量的源库关系[J]
.耕作与栽培,1999,19(S1):55-60.
9
江龙,韦宏恩,杨昌达,陈天华.
不同水稻品种的源库特性研究[J]
.耕作与栽培,1999,19(S1):50-52.
被引量:5
10
李晓平,王伟成,刘龙生.
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湖南农业科学,2006(4):41-43.
被引量:15
玉米科学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