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5-7,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81
-
1闫丽雯.优化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结构——基于对民办高等教育结构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1(6):23-29. 被引量:15
-
2钟秉林,周海涛,景安磊,郑淑超.民办高校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态势、利弊分析及治理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0,0(2):29-32. 被引量:33
-
3王晶,董新伟.加快推进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21(8):43-50. 被引量:12
-
4李虔,张良.亚洲一流私立大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与经验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2):32-42. 被引量:5
-
5邱敦元,黎野,文洁.高等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的规律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5):3-5. 被引量:8
-
6吴启迪.中国工程教育的问题 挑战与工程教育研究——在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2):4-8. 被引量:55
-
7蒋俊生,王庆.审慎推进财政分权体制[J].社科纵横,2006,21(1):42-43. 被引量:2
-
8赵庆年,孙登林.用发展的观点看高等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1):18-21. 被引量:13
-
9罗伟卿.财政分权及纵向财政不平衡对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4(S1):13-20. 被引量:26
-
10陈晓宇,闵维方.论中国高等教育的预期收益与劳动力市场化[J].教育研究,1999,20(1):35-40.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21
-
1李明磊,李艳艳.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分类研究进展——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可视化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5):34-42.
-
2邹晓平.高等院校分类的三维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23):57-60. 被引量:2
-
3徐文雅.大学竞争力与创新人才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2):18-19.
-
4沈徽青.高等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10):94-95. 被引量:13
-
5何文标.放大教育投资规模:调整高教支出负担主体与时段[J].教育研究,2005,26(1):41-47. 被引量:3
-
6温爱花,刘六生.论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变迁[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3):94-97. 被引量:4
-
7邹晓平.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两个体系的解读[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7):11-16. 被引量:48
-
8李红.和谐社会与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J].中国高教研究,2005(7):56-57. 被引量:8
-
9陈一女.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8):158-159. 被引量:6
-
10宋伟.大学组织行政权力生成的哲学基础[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4):5-10.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76
-
1刘建银,邹洪森.引导规范背景下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发展风险与化解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3,23(6):18-26.
-
2苏丽锋,高东燕.“双一流”高校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J].教育经济评论,2021(1):75-92. 被引量:7
-
3王龙.“体育促进发展”理念下广西民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17):113-115. 被引量:1
-
4刘剑勇,吕丽琼.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机遇与挑战[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S1):31-32. 被引量:3
-
5李运庆.因校制宜 分层培养 构建多元共进的公安人才培养机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2):87-89. 被引量:1
-
6金一超.论精英和精英教育的逻辑起点[J].现代教育论丛,2008(8):28-31. 被引量:2
-
7郑春华,黄春竹.析以人为本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文教资料,2007(3):18-19. 被引量:1
-
8金一超,鲍健强.精英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87-92. 被引量:8
-
9宋蔚.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J].管理观察,2008(23):89-90.
-
10孙娟.浅谈如何建立高校新型后勤管理体系的一些思考[J].科技风,2010(19). 被引量:2
-
1殷志云.论高等教育适度超前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J].益阳师专学报,2001,22(4):109-112. 被引量:1
-
2黎宇宁,朱孟强,何明昌.试论中国高等教育的超前发展[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66-69.
-
3柯森.关于高教发展若干问题之辨析[J].高教探索,1996(4):4-6. 被引量:1
-
4杨企贤,刘晖,梁增红.行走,向着教育智慧的深处——常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09(9):17-20. 被引量:1
-
5俞海.高等院校科学研究超前发展的哲学思考[J].当代经济科学,1989,11(2):92-95.
-
6孙留纪.教学渴望创造[J].新课程(小学),2006,0(Z1):76-76.
-
7黄知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83-86. 被引量:3
-
8张素英,史凤林.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1):54-55.
-
9张伟.坚持是学校发展和创新的根基[J].教育,2015,0(19):79-79.
-
10钱立群.我国教师教育呼唤创新[J].咸宁学院学报,2002,22(1):5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