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5-120,共6页
The Qing History Journal
参考文献38
-
1田艺蘅.《留青日札》卷28《布政使司城隍庙》,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05册[M].,.第370页.
-
2朱国桢.《涌幢小品》卷19《城隍》,续修四库全书第1173册[M].,.第210页.
-
3见励宗万:《京城古迹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标点本,第14-15页;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卷50《城市·内城西城一》,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标点本,第796页。
-
4.《江南城隍庙考》[Z].,.待刊稿.
-
5光绪《长治县志》卷3《祠祀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影印本。以下引用地方志凡未注明版本者均为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
6.[M].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第1311页.
-
7.乾隆《历城县志》卷10《建置志二》,续修四库全书第694册[M].,.第205页.
-
8滨岛敦俊.朱元璋政权城隍改制考[J].史学集刊,1995(4):7-15. 被引量:39
-
9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4《西城内·城隍庙市》[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48册[C].,.第285页.
-
10道教经典《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列城隍神体系,有"天下都城隍威灵公、天下十三布政城隍之神、天下各府州县城隍之神"(《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据原涵芬楼影印本影印,第34册,第748页),此经不详撰述人及年代,以其言"天下十三布政城隍之神",可知为明代作品,更具体的时间就不得而知了。
共引文献72
-
1李义琼,张妍妍.清代江南城隍信仰的组织化与城市社会经济[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1(1):73-83. 被引量:2
-
2杨英.从帝国礼制系统看四十年来的宋元明清神祀研究[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23(2):250-264.
-
3陈祎韬,李顺庆.分异到共通:清代西宁城多元宗教信仰空间的分布与稳定机制[J].青藏高原论坛,2022,10(2):122-128.
-
4郭宇昊,伍小劼.上海地区“厉鬼”钱鹤皋信仰蠡考[J].都市文化研究,2024(1):283-303.
-
5张研.清代市镇管理初探[J].清史研究,1999(1):39-52. 被引量:10
-
6林涓.祈雨习俗及其地域差异——以传统社会后期的江南地区为中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1):67-75. 被引量:12
-
7张传勇.明清山东城隍庙“异例”考[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48-54. 被引量:7
-
8王健.近年来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社会史角度的考察[J].史学月刊,2005(1):123-128. 被引量:44
-
9唐力行,王健.多元与差异:苏州与徽州民间信仰比较[J].社会科学,2005(3):86-95. 被引量:17
-
10皮庆生.宋人的正祀、淫祀观[J].东岳论丛,2005,26(4):25-35.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221
-
1苏智良,姚霏.庙、信仰与社区——从城隍信仰看近代上海城隍庙社区[J].社会科学,2007(1):63-73. 被引量:18
-
2李久海.论扬州宋三城的布局和防御设施[J].东南文化,2000(11):56-59. 被引量:8
-
3王元林.宋南海神东、西庙与广州海上丝路[J].海交史研究,2006(1):24-41. 被引量:7
-
4王善军.宋代的宗族祭祀和祖先崇拜[J].世界宗教研究,1999(3):114-124. 被引量:21
-
5陈春声.信仰空间与社区历史的演变──以樟林的神庙系统为例[J].清史研究,1999(2):1-13. 被引量:61
-
6颜亚玉.城隍祭起源与城隍原型探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2):87-89. 被引量:3
-
7景军.知识、组织与象征资本——中国北方两座孔庙之实地考察[J].社会学研究,1998(1):7-24. 被引量:52
-
8赵世瑜.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18-26. 被引量:66
-
9诸祖煜.唐代扬州坊市制度及其嬗变[J].东南文化,1999(4):77-80. 被引量:6
-
10赵荣.试论西安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主要特点[J].人文地理,1998,13(3):29-33.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9
-
1杨英.从帝国礼制系统看四十年来的宋元明清神祀研究[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23(2):250-264.
-
2张传勇.都城隍庙考[J].史学月刊,2007(12):45-51. 被引量:5
-
3成一农.中国古代地方城市形态研究现状评述[J].中国史研究,2010(1):145-172. 被引量:22
-
4付明晴.探析城隍信仰缘起及制度化过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10-15.
-
5朱海滨.明代浙江城隍周新信仰成立考——兼论省城隍神的诞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3):134-145. 被引量:7
-
6庞志宇.南宁府城隍庙重建设计札记[J].城市建筑,2019,16(5):42-43.
-
7张传勇.明清城隍神的等级性及其表达[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57-172. 被引量:3
-
8孙豪飞.明清时期贾鲁河流域信仰探析——以功德碑刻资料为中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6):27-31. 被引量:1
-
9刘永华.祀典仪式视野下的明清省制演进[J].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22(1):3-17.
二级引证文献36
-
1陈涛.唐宋城市史研究再思考[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1(1):269-279.
-
2杨英.从帝国礼制系统看四十年来的宋元明清神祀研究[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23(2):250-264.
-
3易军.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鬼神报应——以古典文学为材料[J].民间法,2022,23(1):117-139.
-
4董勤.明清湘江中下游城市形态的时空特征研究[J].求索,2012(6):121-124.
-
5张萍.城墙内的商业景观:明清西北城镇市场形态及城镇格局的演变[J].民族研究,2013(3):99-109. 被引量:2
-
6江伟涛.土地利用视角下的句容县城形态——以民国地籍图资料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29(2):33-45. 被引量:6
-
7姚永辉.城市史视野下的南宋临安研究(1920—2013)[J].史林,2014(5):169-178. 被引量:4
-
8张萍.古代城市形态研究的两个维度[J].历史研究,2014(6):32-35. 被引量:3
-
9孙兵,王宏斌.明前期“相对宽松”的筑城政策探论——以湖广地区为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5,30(2):110-120. 被引量:4
-
10沈旸.另一种城市形态--徽商与扬州城市文化教育图景[J].新建筑,2016(3):99-105. 被引量:1
-
1刘世天,陶汝林.西安都城隍庙的历史沿革[J].中国道教,2013(6):28-30.
-
2陈正奇.西安都城隍庙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1):128-128.
-
3魏雅华.新旧都城隍庙[J].时尚旅游,2009(5):18-18.
-
4张玉娟.论明代河南省级官员治理黄河[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13(5):32-36.
-
5张玉娟.论清代省级官员的选任资格[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0(4):51-56. 被引量:1
-
6何云,青成.民国旧事——且说成都城隍庙[J].文史杂志,2014(4):104-107. 被引量:1
-
7张传勇.都城隍庙考[J].史学月刊,2007(12):45-51. 被引量:5
-
8黄晓林,连茜(图).西安都城隍庙福地上飘逝的“老生活”[J].城市地理,2009(8):82-87.
-
9陶金.北京都城隍庙考[J].中国道教,2010(3):42-47. 被引量:1
-
10闵武琼,严奇岩.浅析明清时期贵州省级官员的结构特征[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12(2):3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