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近期劳动争议的特征及其处理的思路
出处
《新东方》
1996年第3期50-53,共4页
The New Orient
-
1牛金臣,李敏.劳动争议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检讨与完善——以劳动法秩序价值的实现为视点[J].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9,25(2):56-60. 被引量:1
-
2欠薪欠保使上海劳动争议上升[J].新浪潮,2004,22(12):2-2.
-
3李文沛.英美两国的集体争议处理机制[J].工会博览,2012(2):49-52.
-
4张冬梅.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26(11):79-82. 被引量:1
-
5姚鑫.集体争议处理机制构建[J].学理论,2013(11):144-145. 被引量:1
-
6常凯.关于罢工的合法性及其法律规制[J].当代法学,2012,26(5):109-117. 被引量:30
-
7蔡德仿,苏金锐.马来西亚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初探[J].创新,2010,4(2):102-105. 被引量:1
-
8朱信民,赵晓燕.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6,22(1):40-42.
-
9本刊编辑部.集体协商、集体合同、集体争议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05,0(11):58-58.
-
10古会忠.集体劳动争议应引起高度重视——北京市顺义区集体劳动争议的特点、难点问题及解决方法[J].工会博览,2002,0(9):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