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03年第2期86-88,共3页
Theoretical Studies on PLA Political Work
共引文献21
-
1朱丽萍,李雪原.新世纪人文体育的内涵[J].山东体育科技,2004,26(2):37-38. 被引量:3
-
2全海英,于文谦,王小媛.试论新时期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人文体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4):12-14. 被引量:3
-
3王健.论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播及其社会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31-33. 被引量:3
-
4陈文纲.体育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实现途径初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4):46-48. 被引量:9
-
5张玉生.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4):31-32. 被引量:12
-
6张玉生.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5):130-130. 被引量:2
-
7宋新明.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多元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09,6(2):352-353.
-
8耿亮.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2010(2):69-70. 被引量:4
-
9任玉梅.绥化市体育发展局限与地域特色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52-153. 被引量:1
-
10董连营.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2,9(15):168-16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3
-
1周芳.以文化人视域下高校体育文化育人机理探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0(12):72-75. 被引量:3
-
2杨春.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3):17-20. 被引量:7
-
3王建民,郭平.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538-539. 被引量:33
-
4林娟.对高校体育文化隐性课程建设的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5):88-89. 被引量:6
-
5何盛.试论“文化育人”教育理念与我国当代大学体育“文化本位”思想[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3-4. 被引量:6
-
6徐明,何玲.从体育文化的视角论高校育人氛围的构建[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116-120. 被引量:6
-
7马卫东,张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31(3):39-42. 被引量:11
-
8吴淑君.中美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比较与研究[J].时代教育,2014(4):36-36. 被引量:2
-
9王蕾,樊建欣.试论“以文育人”的大学体育教育理念[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45-147. 被引量:1
-
10冯骥才.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J].现代教学,2018,0(24):1-1. 被引量:1
-
1齐栋,李桂娟.论健康第一思想与学校体育育人功能[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4):44-48. 被引量:15
-
2赵燕军.论高校的终身体育教育[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4):70-71. 被引量:1
-
3袁峰,赵建平.和谐 主动 发展——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J].中国学校体育,2000,19(4):57-57. 被引量:3
-
4刘瑜.论体育院校体育文化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0(S1):377-377.
-
5孙继新.少数民族院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8,30(2):48-48.
-
6王翠芝,吴谦.浅谈体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2(2):105-107.
-
7梁敏.论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5):62-64.
-
8杨家银.挖掘中师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育人功能[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1999,16(3):64-64.
-
9王永盛.试论我国体育科学学的建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32(3):14-18.
-
10闵捷.唐朝繁荣的经济与蹴鞠变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2(3):62-63.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