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1-66,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57
-
1刘鸿武.人文科学:一个精神与意义的世界──论人文科学的学科本质和发展模式[J].思想战线,1999,25(1):26-31. 被引量:9
-
2陈新夏.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世纪之交文化反思的一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112-117. 被引量:3
-
3王义遒,金顶兵.文化素质教育问题再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1):56-61. 被引量:24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0、12、13、31、32卷出版[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50(5):78-78. 被引量:419
-
5朱红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及其与人文科学的关系[J].哲学研究,1998(12):29-36. 被引量:16
-
6张成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文化危机[J].社会科学辑刊,1998(4):4-7. 被引量:12
-
7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7(1):16-24. 被引量:63
-
8“MEGA热”在德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4部分第3卷问世[J].国外理论动态,1999(6):32-33. 被引量:236
-
9曹劲松.现代科学精神的特质与建构[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7(2):27-30. 被引量:3
-
10袁贵仁.价值观念研究与价值学的发展[J].哲学研究,1992(9):24-30.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15
-
1王建军.文化素质与具有文化素质的人[J].昌潍师专学报,2001(4):80-82.
-
2吴为.国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2(S1):66-69. 被引量:1
-
3兰英.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与当今我国的教育发展观[J].外国教育研究,1999(2):9-13. 被引量:17
-
4张华.素质教育本质探论[J].中国教育学刊,1997(3):23-25. 被引量:15
-
5万光侠.现代实践哲学及其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建构[J].理论学刊,1997(1):27-32.
-
6徐小军,谢晓锋.人文研究述论——以“人文精神”为考察重点[J].传承,2008(8):88-89.
-
7陈新汉.在文化的构建中弘扬人文精神[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6(4):67-74. 被引量:1
-
8丛培英.浅谈弘扬人文精神的意义和途径[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43-44. 被引量:1
-
9毕党生.高师教育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哲学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1997,12(6):36-40. 被引量:1
-
10卢明辉.历史教学核心价值的多元解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10):108-110.
二级引证文献38
-
1张涵劲,郑幸红,徐瑞芳.当代体育审美教育理论构架的基本思路[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2):80-84. 被引量:1
-
2周君才,严光菊,罗蓓.人类存在与生活的反思——基于人文危机的视野[J].黑龙江史志,2013(23):364-365.
-
3刘建武,徐瑞芳.体育教学中实施层次教学法的意义与途径[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5):53-55. 被引量:4
-
4荆建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学教师专业素质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8(4):1-3.
-
5寻捍东.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研究[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5(4):84-86.
-
6杨静.论教师的素质教育观[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B):155-155. 被引量:1
-
7陈克,赖肖冰,卞祖武,祝毅.现代教育:科学与人文融合[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8(1):39-42. 被引量:2
-
8陈光春.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课程改革的教育价值取向分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1):88-91.
-
9阎智力,慕宝贵.论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3):66-69. 被引量:1
-
10程捷音.西方文化思潮影响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5):58-59. 被引量:2
-
1秦英君.在科学与人文之间——百年来科学与人文思潮评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1):119-123. 被引量:7
-
2李广柏.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0(4):100-108. 被引量:17
-
3孙桂丽.对中国古代主流人文精神的反叛——浅谈晚明人文主义思潮对“人”的发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0(4):219-220. 被引量:1
-
4李景平.我国企业文化管理中的文化错位[J].社会科学,2002(12):65-69. 被引量:7
-
5王虎.人的再发现与文明的演进[J].前沿,2013(4):4-5.
-
6邢世嘉,David.佛罗伦萨访但丁故居[J].文化交流,2006(3):71-73.
-
7刘佳利,祁莹莹,何书兰.中西悲剧艺术比较——中西悲剧性戏曲差异[J].科技致富向导,2014(9):141-141.
-
8朱晞.波心不去[J].东方收藏,2011(6):8-8.
-
9王国华.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价值取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2):31-37. 被引量:5
-
10张明富,张颖超.十六七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历史总趋势及其未能继续发展的原因[J].佳木斯师专学报,1995,13(1):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