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水稻及其类型
被引量:
2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93年及199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城头山遗址时出土了大量大溪文化时期的碳化水稻米。同时笔者也对该遗址大溪——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古土壤进行了硅酸体的分析,发现了大量的水稻硅酸体。本文即试图从碳化稻米、碳化稻谷、水稻硅酸体三方面的资料,综合论述该遗址不同时期的水稻及其类型。
作者
顾海滨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81-89,104,共10页
Archaeology
关键词
大溪文化
屈家岭文化
碳化
稻
碳化米
硅酸体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73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77
同被引文献
373
1
唐丽雅,田洁,刘嘉祺,笪浩波,瞿磊.
屈家岭文化时期山地生业模式研究——以湖北保康穆林头遗址为例[J]
.南方文物,2019(5):189-199.
被引量:8
2
田洁,唐丽雅,史德勇,罗运兵,赵志军.
湖北房县计家湾遗址出土炭化植物遗存研究[J]
.南方文物,2019(5):180-188.
被引量:9
3
郑晓蕖,邵栋,刘宝山,芮国耀,赵志军.
马家浜文化生业模式初探——来自杨家遗址和马家浜遗址的植物考古学证据[J]
.江汉考古,2021(5):119-127.
被引量:9
4
罗运兵,曲毅,陈斌,陶洋,杨胜.
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2009年发掘报告[J]
.江汉考古,2010(4):18-62.
被引量:26
5
邓振华,高玉.
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J]
.南方文物,2012(1):156-163.
被引量:43
6
赵志军,陈剑.
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J]
.南方文物,2011(3):60-67.
被引量:50
7
傅稻镰,黄超,王玉琪.
水稻驯化进程与驯化率:长江下游田螺山遗址出土小穗轴基盘研究[J]
.农业考古,2009(4):27-30.
被引量:7
8
袁靖.
论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获取肉食资源的方式[J]
.考古学报,1999(1):1-22.
被引量:110
9
孔昭宸,刘长江,何德亮.
山东滕州市庄里西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J]
.考古,1999(7):59-62.
被引量:44
10
刘建国.
安阳殷墟遥感考古研究[J]
.考古,1999(7):69-7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0
1
袁靖,刘建国,高立兵.
中国科技考古五十年[J]
.考古,1999(9):59-68.
被引量:4
2
尹检顺.
湖南澧阳平原史前文化的区域考察[J]
.考古,2003(3):56-68.
被引量:14
3
任式楠.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生与发展[J]
.学术探索,2005(6):110-123.
被引量:38
4
郭立新.
论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生计经济与人口压力[J]
.华夏考古,2006(3):33-39.
被引量:4
5
李小强,周新郢,周杰,John Dodson,张宏宾,尚雪.
甘肃西山坪遗址生物指标记录的中国最早的农业多样化[J]
.中国科学(D辑),2007,37(7):934-940.
被引量:44
6
裴安平.
史前私有制的起源——湘西北澧阳平原个案的分析与研究[J]
.文物,2007(7):75-80.
被引量:9
7
刘志华,郑庭义,陈友订,向安强.
古栽培稻生物学研究若干方法问题的检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6(1):13-23.
8
周书灿.
洞庭湖流域初期社会复杂化与文明化进程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1):165-174.
9
笪浩波.
长江中游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J]
.农业考古,2014(1):1-10.
被引量:8
10
范宪军,吴瑞静.
澧县孙家岗遗址植物遗存分析[J]
.江汉考古,2018(3):104-10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77
1
郑景云,文彦君,方修琦.
过去2000年黄河中下游气候与土地覆被变化的若干特征[J]
.资源科学,2020,42(1):3-19.
被引量:21
2
陶大卫,邹慧琳.
古代牙结石残留物的研究进展[J]
.人类学学报,2024,43(2):344-354.
3
韩建业.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J]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4):80-91.
被引量:13
4
魏娜,林玉海,杜义新,靳桂云.
山东青岛龙泉河东遗址西周时期炭化植物遗存研究报告[J]
.海岱考古(辑刊),2021(1):75-99.
5
吴瑞静.
车轱山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J]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2(1):550-557.
6
孟祥晓,程天池.
近五年来黄河史研究的新进展与新动向[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2):220-234.
7
杨幸宇.
善德文化背景下动漫角色形象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应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3):62-63.
被引量:2
8
王万盈.
2007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2):129-135.
被引量:1
9
刘俊男.
湘鄂及豫西南史前农村手工业经济述论[J]
.农业考古,2009(4):1-9.
被引量:1
10
雍际春,何瑛.
“秦”国名本义溯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2):49-54.
被引量:4
1
郭学仁.
湖南新石器时代农业试探[J]
.农业考古,1991(1):136-141.
被引量:4
2
佐藤洋一,高安娜.
籼稻与粳稻运动细胞中的硅酸体形状和密度的差异[J]
.农业科技译丛(杭州),1991(3):26-29.
3
邹先平.
国稻9号在澧县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102-102.
4
张文绪,顾海滨.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古稻研究[J]
.作物学报,2005,31(6):736-741.
被引量:9
5
张文绪,王莉莉.
7个稻种叶片硅酸体的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3(3):21-25.
被引量:16
6
文士丹.
长江中游的先秦农具[J]
.农业考古,1987(1):156-172.
被引量:2
7
圻子.
我国发现最古老的灌溉系统[J]
.吉林水利,1999,0(9):40-40.
8
陈虹.
四川水稻发展小史[J]
.农业考古,2004(1):41-43.
被引量:3
9
郑云飞,蒋乐平,郑建明.
浙江跨湖桥遗址的古稻遗存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2004,18(2):119-124.
被引量:38
10
郑云飞,蒋乐平,松井章,宇田津彻朗,藤原宏志.
从楼家桥遗址的硅酸体看新石器时代水稻的系统演化[J]
.农业考古,2002(1):104-114.
被引量:3
考古
1996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