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立足于中国传统的跨世纪开放型新史学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立足于中国传统的跨世纪开放型新史学罗志田两千多年之前的诗人曾歌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大雅·文王》)的名句,在此辞旧迎新的世纪之交即将来临之时,20世纪中国史学的方法论,应该到了有所总结的时候了。我们的史学研究,似乎也已到了必须在方法论上有所...
作者
罗志田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68-80,共13页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新史学
中国传统
中国文化
跨世纪
胡适
思想史
中国史学
蒙文通
史学研究
以意逆志
分类号
F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45
1
柯文,张隆志,肖艳明.
《在中国发现历史》新序[J]
.历史研究,1996(6):95-105.
被引量:21
2
罗志田.
民国史研究的“倒放电影”倾向[J]
.社会科学研究,1999(4):103-105.
被引量:62
3
罗志田.
“新宋学”与民初考据史学[J]
.近代史研究,1998(1):3-38.
被引量:21
4
车广锦.
考古学境界论[J]
.东南文化,1994(3):17-19.
被引量:2
5
俞伟超,张爱冰.
考古学新理解论纲[J]
.中国社会科学,1992(6):147-166.
被引量:47
6
俞旦初.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续)[J]
.史学史研究,1982(4):69-83.
被引量:26
7
俞旦初.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J]
.史学史研究,1982(3):56-69.
被引量:30
8
张椿年.
中国史学应走向世界[J]
.世界历史,1994(5):113-114.
被引量:1
9
黄敏兰.
梁启超《新史学》的真实意义及历史学的误解[J]
.近代史研究,1994(2):219-235.
被引量:20
10
陈星灿.
考古学和中国历史学[J]
.考古与文物,1995(3):1-10.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
8
1
邓京力.
中国史研究中的后现代倾向[J]
.河北学刊,2005,25(2):182-187.
被引量:1
2
吴昱.
史学·史家·史观·史派·社会——评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5,26(1):25-38.
3
徐后强.
中兴通讯cdma2000 ALL-IP射频组网解决方案[J]
.电信技术,2006(11):121-123.
4
胡成.
我们的中国史研究如何走向世界?--以台湾地区及日本的中国史研究为镜鉴的思考[J]
.史林,2011(5):165-177.
被引量:4
5
徐峰.
傅斯年的史料观与古史重建[J]
.华夏考古,2013(3):124-130.
被引量:1
6
徐峰.
隔代相映:史料观与方法论——以傅斯年与张忠培为中心[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30(4):98-104.
被引量:2
7
谭徐锋.
卢作孚研究三题[J]
.理论月刊,2003(12):71-72.
8
罗志田.
不改原有之字以开启“相异的意义体系”——旧文新解二则[J]
.社会科学研究,2003(4):116-12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冯晓强.
浅谈高一学生历史材料解析能力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2023(12):105-107.
2
熊贤品.
傅斯年对“二重证据法”的认识与突破[J]
.思想与文化,2022(2):317-332.
3
罗志田.
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两点反思[J]
.社会科学研究,2009(2):150-158.
被引量:20
4
罗云锋.
学术分科与史、文独立——早期文学史书写的学术背景考论[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2):75-80.
5
柯继铭.
走向中下层:清季十年对不同社会群体的认知与“民”的指谓变化[J]
.社会科学研究,2007(2):143-148.
被引量:5
6
邓京力.
史学史研究的当代趋向:史学比较与全球视野[J]
.学术研究,2008(3):119-122.
被引量:3
7
余新忠.
回到人间 聚焦健康——新世纪中国医疗史研究刍议[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2(11):3-11.
被引量:25
8
郭光明,苏新春.
台湾中小学历史地理教材编纂中的两次统独观大较量——评郝柏村与谢大宁两次投书引发的大讨论[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5,10(1):6-14.
9
胡成.
“全球史”视野之下的中国史研究[J]
.史林,2015(4):201-213.
被引量:7
10
陈峰.
从革命语境到学术语境:近七十年大陆学界傅斯年及史语所史学研究的脉络与走向[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2(6):94-109.
被引量:1
1
鲁兵.
共同办好各种交流活动和史学研究[J]
.中国印刷,2003,21(12):68-68.
2
王启蒙.
“家庭农场”中的半边天[J]
.科技致富向导,2013(13):39-39.
3
韩金辉.
十年问道 其命维新 “中保国安”步入发展快车道[J]
.中国公共安全,2012(14):142-143.
4
赵树凯.
农民“新命”[J]
.中国改革,2012(2):16-20.
5
汪丁丁.
美食与农业[J]
.农经,2017,0(4):17-18.
6
陈漱渝.
被抛弃的“过河卒子”——胡适在美国的外交生涯[J]
.百年潮,2009(2):75-80.
7
信息窗[J]
.钢铁文化,1996,0(6):32-32.
8
陈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6(3):54-54.
9
于新东.
“互联网+”三法则[J]
.浙江经济,2015,0(18):19-19.
10
刘月永.
论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历史地位[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2):5-6.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