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评当前西方的德育导向与德育理论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评当前西方的德育导向与德育理论王义高稍加留心便会发现,当前西方德育界被个人利己主义冲击得一筹莫展。例如全球问题专家指出:“工业化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损人利己动机的驱使,对为社会服务和树立对社会利益的责任感越来越没有兴趣” ̄①。美国一教改报告披露...
作者
王义高
机构地区
北师大外教所
出处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5,共5页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关键词
德育导向
德育理论
德育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道主义
个人本位
自我实现
社会本位
新行为主义
观察学习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47
1
班华.
近十年来德育思想现代化的进展[J]
.教育研究,1999,20(2):18-22.
被引量:77
2
于伟.
发达国家高校道德教育方式特点及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1997(1):39-44.
被引量:37
3
吴宁.
人的欲望和需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5,14(2):30-35.
被引量:6
4
古人伏.
德育学视野内的价值观冲突与导向[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2):123-128.
被引量:2
5
李红.
道德价值观的结构及其教育模式[J]
.教育研究,1994,15(10):36-40.
被引量:36
6
胡厚福.
关于现代德育特点问题的探讨[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66-72.
被引量:5
7
渠淑坤.
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模式与方法论述[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116-119.
被引量:8
8
马欣川,满晶.
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论人的本质[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87-91.
被引量:5
9
易连云,张学敏.
德育生态环境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8(1):28-31.
被引量:12
10
喻天辅.
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型[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1999,20(4):19-2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2
1
李红,雷开春.
论学校德育中的价值观澄清问题[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1(4):64-68.
被引量:17
2
李硕豪.
简论国民道德再塑中传统道德的继承问题[J]
.河西学院学报,1995,13(1):32-35.
3
宋学成,胡愈乔.
大学生德育现代化浅论[J]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4(1):33-34.
被引量:3
4
孙志平.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1):85-87.
5
李云.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6):51-53.
6
张青俊.
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观念[J]
.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1):156-156.
被引量:1
7
李春青,李佩霞.
生态德育理论研究概览[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0-41.
被引量:2
8
张媛.
“学会关心”——高校德育工作与文化建设新视点[J]
.中国科技信息,2010(7):242-244.
被引量:1
9
班华.
德育目标应有的要求:民族精神与世界精神统一[J]
.教育研究,2013,34(2):54-58.
被引量:13
10
吴玉霞.
如何满足学生的德育需要[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1):72-74.
二级引证文献
82
1
张秀梅.
高等院校关心教育体系的构建[J]
.现代企业教育,2006(24):115-116.
2
雷静.
价值澄清学派兴衰的启示[J]
.文教资料,2007(29):65-67.
3
易红赤,陈涛,魏庆忠.
浅谈骨伤科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德育工作[J]
.人人健康,2014(10):76-77.
4
张世友.
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心"法则[J]
.思想.理论.教育,2004(9):50-53.
被引量:3
5
王桂龙.
大学教育的境界:主客体的充分融合[J]
.江苏高教,2005(1):71-73.
被引量:6
6
吴小鸥.
社会转型期道德学习的难为与有为[J]
.教育科学研究,2005(3):10-13.
被引量:6
7
文萍,李红,马宽斌.
1987-2004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纵深研究及教育建议[J]
.社会科学家,2005,20(2):65-70.
被引量:37
8
任景莉,黄英.
对大学生德育状况及德育教育的反思[J]
.中国成人教育,2005(7):30-31.
被引量:17
9
班华.
在关心性关系中学会关心[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9):8-12.
被引量:17
10
文萍 ,李红 ,彭宇 ,罗卫华 .
青年学生价值目标结构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5,28(6):1487-1489.
被引量:7
1
李广帅.
素质教育的德育导向[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7-7.
2
杜红.
21世纪中小学德育联动机制分析[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30(4):51-55.
3
叶通贤.
生态文化视野中高校隐性课程的构建[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09(15):13-13.
4
曾红宇.
建国六十年来德育导向的演进探析[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10):40-42.
被引量:1
5
兰继军,李磊.
论新行为主义强化理论与教师的行为[J]
.社科纵横,2004,19(3):128-129.
被引量:4
6
古人伏.
德育学视野内的价值观冲突与导向[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2):123-128.
被引量:2
7
张军.
重视社会实践 提高学生素质——浅谈开展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感受[J]
.职业,2011(36):79-80.
8
戚方.
对“自由”的思考[J]
.教学与研究,1984(2):50-55.
9
代中逸.
中西方德育目标比较分析[J]
.中国科技博览,2011(29):487-487.
10
唐洁.
道德导向与中小学德育工作简论[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92,20(2):66-68.
比较教育研究
199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