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立山地社会学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建立山地社会学的理论思考李明华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面积要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3以上;山区人口也占全国总人口的1/3以上。同时,我国的山区也是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的一个区域,全国592个贫困县大部分集中在山区。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广大的山区与...
作者
李明华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114-117,共4页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社会学
山地生态系统
山地区域
农村社区
地域类型
社会变迁
人口素质
社区结构
农村社会学
山地人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8
同被引文献
55
1
薛宁波,马清文,王成华.
地质灾害易发山区群测群防体系与突发性灾害预警[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z1):12-15.
被引量:13
2
沈莎莎,高群,陈爽,张殷俊.
全球变化下的适应性及其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S2):166-173.
被引量:12
3
王春振,陈国阶,谭荣志,汶林科.
“5·12”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网)的初步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41(S1):84-88.
被引量:17
4
陈国阶.
中国山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
.科技导报,2004,22(6):55-58.
被引量:23
5
李明华,徐琪.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J]
.浙江社会科学,2004(6):89-94.
被引量:6
6
郝仕龙,李壁成,于强.
PRA和GIS在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2):309-315.
被引量:21
7
康艳红,张京祥.
人本主义城市规划反思[J]
.城市规划学刊,2006(1):56-59.
被引量:44
8
丁锡祉,郑远昌.
再论山地学[J]
.山地研究,1996,14(2):83-88.
被引量:25
9
余大富.
我国山区人地系统结构及其变化趋势[J]
.山地研究,1996,14(2):122-128.
被引量:28
10
陈国阶.
中国山区发展研究的态势与主要研究任务[J]
.山地学报,2006,24(5):531-538.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
6
1
贾欢,顾月月.
论山区概念的法律界定[J]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4):38-41.
被引量:4
2
宋微曦,第宝锋,左进,罗文锋,张梦.
聚落应对山地灾害环境的适应性分析——以彭州市银厂沟为例[J]
.山地学报,2014,32(2):212-218.
被引量:9
3
陈勇,陈国阶,王益谦.
山区人口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初步研究[J]
.地理科学,2002,22(3):282-287.
被引量:40
4
黄瓴,明峻宇,赵畅,宋春攀.
山地城市社区生活圈特征识别与规划策略[J]
.规划师,2019,0(3):11-17.
被引量:22
5
贾欢,顾月月.
浅议山区的法律界定[J]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27-30.
被引量:2
6
刘峰贵.
青海祁连地区地缘与族居社区邻际关系的形成及变迁[J]
.青海民族研究,2003,14(3):77-8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8
1
安阿绪,肖婵,于值江,乔蔓,周娜娜.
六盘水建设大城市策略初探[J]
.智能城市,2020,6(21):21-22.
被引量:2
2
陈勇.
略论人类对高山环境的适应与利用——基于人类生态学的相关研究进展[J]
.西部发展研究,2020(2):3-14.
3
陈露,张伟,秦川,冉清红,何军.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翼土地利用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J]
.科技通报,2021,37(9):1-6.
被引量:2
4
黄瓴,骆骏杭,宋春攀,赵畅,李茜,周觅.
基于社区生活圈理念的社区家园体系规划——以重庆市两江新区翠云片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21(2):102-109.
被引量:15
5
朱攀.
浙江山区乡村景观规划研究[J]
.《规划师》论丛,2020(1):295-304.
6
邓祖涛,陆玉麒,尹贻梅.
我国山地垂直人文带研究综述[J]
.热带地理,2004,24(3):242-245.
被引量:7
7
陈国建,李锐,杨勤科,王刚.
大规模生态退耕对陕北丘陵沟壑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县南沟和燕沟小流域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2(4):48-52.
被引量:13
8
胡宝清,廖赤眉,严志强.
试论山地系统科学(英文)[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1):1-9.
9
孟国才,王士革,谢洪,张桂香,张金山.
我国西部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与恢复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3):182-185.
被引量:10
10
陈杰,韦方强,崔鹏.
小江流域泥石流堆积扇形成的制约因素及其特征[J]
.地理科学,2005,25(6):704-708.
被引量:17
1
张孝友,李英民.
把我国人口划分为农业、兼业和非农业三种类型的设想[J]
.统计,1988,3(9):26-27.
2
黄春红.
广东省县级生育率地域类型分析[J]
.南方人口,1994,9(1):20-23.
3
李明华,奚从清.
“'95山区社会学学术讨论会”综述[J]
.社会学研究,1995(5):123-123.
4
张世友,马传松.
三峡库区及武陵山区退耕还林:挑战与回应[J]
.重庆社会科学,2005(1):117-120.
被引量:1
5
成振江.
山区人口结构性问题与对策——以信宜市为例[J]
.南方人口,2006,21(3):14-17.
6
林昌源.
立足新农村建设大力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服务水平[J]
.人口与计划生育,2007(3):34-35.
7
卫旭东.
宝鸡市旅游资源非优区评价研究[J]
.西部论坛(陕西),2001,3(3):15-18.
8
许积德.
发展林业是实现生态平衡的关键[J]
.学术论坛,1985,9(6):25-26.
9
朱宝树,顾国权.
人口迁移分析中的地域口径问题[J]
.人口研究,1991,15(6):28-34.
10
王圣云,马仁锋.
长三角城市群生活质量地域结构特征分析[J]
.创新,2013,7(5):59-61.
浙江社会科学
199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