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不同婚姻状况人口的死亡率差异分析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婚姻状况是影响人口死亡率的重要社会因素。有配偶人口的死亡水平明显低于未婚、离婚和丧偶人口。这种差异表现在几乎所有年龄组中,但在低年龄段差异最大,随着年龄提高,差异趋于缩小。20—80岁暂时预期寿命的比较显示,未婚、丧隅和离婚人口预期寿命之间的差别不大,三者均明显低于有配偶人口,平均差距约为7岁;此外,婚姻状况对死亡率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
郝虹生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
出处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2-35,共4页
Popul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婚姻状况
死亡率差异
人口死亡率
预期寿命
年龄死亡率
粗死亡率
死亡人数
人口年龄构成
死亡风险
社会因素
分类号
C924.24 [社会学—人口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04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85
参考文献
1
1
刘铮.
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和死亡率的关系[J]
.人口研究,1986,10(5):2-5.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8
1
胡平,孙福滨,刘海城.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差异[J]
.人口与经济,1997(5):39-45.
被引量:14
2
刘会敏,牛叔文,杨振.
中国人口死亡水平的空间统计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2008(1):44-52.
被引量:20
3
黄维海,袁连生.
死亡人口受教育水平的预测模型和效果研究——对中国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J]
.人口学刊,2013,35(2):20-30.
被引量:1
4
李昂.
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均寿命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的相关性分析[J]
.科教导刊,2016(2Z):187-189.
被引量:2
5
王磊.
晚清东北旗人的婚姻与死亡风险关系探析——基于中国多世代人口数据库(双城)[J]
.人口与经济,2015(2):21-29.
被引量:3
6
谢韦克.
中国不同文化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J]
.中国人口科学,1995(3):28-33.
被引量:11
7
高凌.
中国不同职业人口的死亡率差异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1995(4):16-20.
被引量:3
8
孙福滨,刘海城,胡平.
中国不同职业人口死亡水平特征[J]
.中国人口科学,1996(5):18-2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4
1
李成瑞.
“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J]
.中共党史研究,1997(2):1-14.
被引量:21
2
胡平,孙福滨,刘海城.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差异[J]
.人口与经济,1997(5):39-45.
被引量:14
3
沈秋骅.
几个人口统计指标的标准化问题[J]
.人口研究,1981,5(4):56-58.
被引量:1
4
赵锦辉.
中国人口死亡变化趋势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J]
.西北人口,1994,15(4):49-53.
被引量:1
5
卢承业.
家庭类型与青少年犯罪的初步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0(4):98-103.
被引量:4
6
刘铮.
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和死亡率的关系[J]
.人口研究,1986,10(5):2-5.
被引量:9
7
常建军,王绍明.
傣族、傈僳族人口的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及其差别[J]
.人口学刊,1995,17(2):38-48.
被引量:1
8
李南,孙福滨.
死亡漏报的一种新的估计方法[J]
.人口研究,1994,18(5):38-43.
被引量:6
9
赵锦辉.
1992年以来中国人口死亡变化趋势的经济因素分析[J]
.人口学刊,1994,16(2):32-36.
被引量:1
10
桂风云,魏传华,程硕.
基于六普数据我国省域死亡水平的空间统计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S1):41-4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9
1
刘海城,孙福滨,胡平.
全国及分区域不同婚姻状况人口死亡特征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1998(4):8-15.
被引量:2
2
刘鸿雁.
单亲家庭研究综述[J]
.人口研究,1998,22(2):63-67.
被引量:52
3
周尚成,凡学龙,王静,邓平基,赵军,冯姝.
基于六普资料的湖北省人口死亡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6,35(3):231-239.
4
梁海艳.
中国人口死亡率空间差异特征[J]
.热带地理,2018,38(2):208-216.
被引量:7
5
果臻,梁海俐,李树茁.
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大龄未婚男性死亡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2018(6):69-79.
被引量:2
6
王召青,闫雯鑫,孙欣然,苏适,邢亚男,曲婧,谭起龙,李莉.
城市低龄和中高龄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0):5101-5104.
被引量:14
7
宗立.
人口死亡水平的差异分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4(1):39-42.
被引量:2
8
孙福滨,刘海城,胡平.
中国不同职业人口死亡水平特征[J]
.中国人口科学,1996(5):18-25.
被引量:1
9
徐安琪,张结海.
单亲主体的福利:中国的解释模型[J]
.社会学研究,2003(4):83-95.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85
1
桂风云,魏传华,程硕.
基于六普数据我国省域死亡水平的空间统计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S1):41-44.
被引量:2
2
李婵.
社会学视野下的单亲家庭[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21(5):23-25.
被引量:17
3
颜农秋.
珠三角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及社会对策[J]
.人口研究,2004,28(6):76-84.
被引量:11
4
林岚.
单亲家庭母亲及其子女成长之研究[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42-45.
被引量:29
5
李泽志.
论单亲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动力学理论对单亲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理论界,2005(12):149-150.
被引量:6
6
薛桂英,易连云.
论城市离异单亲家庭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2006(3):113-115.
被引量:1
7
左鹏,张静.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社会支持问题研究——以某大学女生为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13-19.
被引量:16
8
徐安琪.
离婚与女性地位及权益之探讨[J]
.浙江学刊,2007(1):198-206.
被引量:15
9
姜志荣,夏禹波,纪丽华.
青岛市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122-128.
被引量:8
10
屈勇,刘刚.
社会工作对农村单亲家庭经济和情感的介入——以四川省X乡为例[J]
.社会工作,2008(4):12-15.
被引量:3
1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接近69岁[J]
.年鉴信息与研究,1996,0(2):58-59.
2
曹彦婷,卢晓慧.
不同地域女性自杀死亡率差异的经济原因分析--基于城乡差距的视角[J]
.西北人口,2008,29(3):87-90.
被引量:2
3
乔晓春.
建国前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分析[J]
.南方人口,1995,10(2):10-16.
被引量:2
4
中国人口总量将继续增长[J]
.政工师指南,2008(3):46-46.
5
中国人口总量将继续增长[J]
.领导文萃,2008(5):8-8.
6
李希如.
我国及各地区的婴儿死亡率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990)[J]
.人口与发展,1995,10(3):62-63.
被引量:1
7
张天路.
1948—1981年南斯拉夫的人口动态[J]
.世界民族,1984(2):73-76.
8
胡平,孙福滨,刘海城.
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死亡水平差异[J]
.人口与经济,1997(5):39-45.
被引量:14
9
锌白.
前苏联内新独立国家的人口估计[J]
.人口学刊,1992,14(6):6-6.
10
翟振武.
中国人口死亡率下降对年龄结构的影响[J]
.人口学刊,1986,8(6):17-21.
人口研究
199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