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年来台湾文学中的新人文主义倾向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于社会环境等差异,本源于同一文化母体的海峡两岸当代文学,产生了若干各自的特点.其中之一,便是因对“人性论”的不同态度而引起的.在大陆,人性论(特别是抽象人性论)历来受到抵制或批判,因此文坛长期以来侧重于重大题材的创作.在台湾。
作者
朱双一
出处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Z1期160-166,共7页
Taiwan Research Journal
关键词
新人文主义
台湾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
朱天文
乡土文学
台湾文坛
当代文学
抽象人性论
浪漫主义
《悲情城市》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旷新年.
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6):90-99.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1
1
杜骏飞,宗益祥.
白璧德与新人文主义:一种传播学的遗产[J]
.新闻大学,2021(2):71-84.
被引量:2
2
刘焱鸿,赵正彬.
文化视野下的吴宓——兼论吴宓陈寅恪交往之于《学衡》[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25(4):42-52.
3
张贺敏.
学衡派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4):271-290.
被引量:5
4
殷杰.
吴宓新人文主义的“道德”的文学观[J]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4):78-83.
被引量:2
5
刘聪.
白璧德人文主义运动与现代新儒学[J]
.文学评论,2009(6):112-119.
被引量:6
6
薛曦.
解读诗人吴宓先生的人文教育情怀[J]
.兰台世界(上旬),2012(12):30-31.
7
黄国斌.
胡先骕文化保守主义溯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3):118-120.
被引量:1
8
李欢.
“国际人文主义”的双重跨文化构想与实践——重估学衡派研究[J]
.文学评论,2015(1):110-119.
被引量:3
9
尹央.
析五四时期的主要译诗流派,谈译者的文化自信[J]
.校园英语,2019,0(12):243-244.
10
谢镇宇.
近代中国人文启蒙的跨文化实践——民国学人梅光迪研究的再认识[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4):14-17.
同被引文献
34
1
周斌.
论朱天文的电影剧作[J]
.华文文学,2006(2):99-104.
被引量:2
2
王贝贝.
论台港“张派”作家的承续与超越[J]
.华文文学,2005(4):23-29.
被引量:1
3
王颖.
为谁惆怅为谁颦——读朱天文最新长篇《巫言》[J]
.扬子江(评论),2009(2):87-92.
被引量:1
4
周行.
朱天文的体物学[J]
.书城,2010(3):96-99.
被引量:2
5
杨燕迪.
音乐的新生命——CD现象[J]
.音乐爱好者,1996,0(1):10-11.
被引量:2
6
楼肇明.
穿越台湾散文五十年(下)——序《一九四五年至二○○○年台湾散文选》[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6):44-47.
被引量:1
7
李晨.
论朱天文创作中的阴性书写方式[J]
.江汉论坛,2007(2):102-106.
被引量:5
8
陈蔚.
论朱天文小说中被边缘化的女性[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2):83-86.
被引量:5
9
陈蔚.
赋予生活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论朱天文小说的日常书写[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2):22-25.
被引量:2
10
陈蔚.
在游戏的态度中揭示生活的真实——朱天文小说碎片式语言艺术管窥[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12):138-14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胡向玲.
浅析庄裕安音乐散文的后现代特质[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10):100-102.
2
蒋一之.
朱天文研究在大陆:1995~2012[J]
.华文文学,2012(5):106-111.
被引量:1
3
卢武,黄华斌,于钟涵.
命运的灰色书写:编剧朱天文笔下的人物群像[J]
.品位·经典,2022(18):15-17.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韩松.
论朱天文笔下的眷村书写[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9(2):72-75.
1
黄洁萍.
人物塑造概念化的矫枉过正与抽象人性论——“十七年小说”革命历史题材影视改编之两大缺憾谈[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22):243-243.
被引量:1
2
朱天文.
“悲情”:去意无边[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0(2):6-7.
3
李晓鸣,李婧.
怎样看待巴尔扎克《高老头》中的父爱[J]
.学习月刊,2011(24):42-43.
4
陈惇.
莎士比亚与基督教──从《威尼斯商人》说开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57-63.
被引量:9
5
魏丕植.
读莎士比亚[J]
.火花,2013,0(9):22-25.
6
董娴静.
莎士比亚戏剧文学的艺术特色[J]
.作家,2015,0(12X):158-159.
7
付锐.
想演“哈姆雷特”的“罗密欧”[J]
.智力(提高版),2011(5):1-1.
8
贺宁.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疯癫”赏析[J]
.芒种,2014,0(10):149-150.
9
本月前瞻[J]
.东方企业家,2010(4):22-22.
10
Meera,Dolasia,仙人掌(选注).
与4月23日有关的世界三大文学巨匠[J]
.英语学习(阳光英语),2011(4):10-12.
台湾研究集刊
1995年 第Z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