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杜威教育哲学之我见
被引量: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897年,三十八岁的约翰·杜威发表了一篇颇具鼓动性和预见性的著作,题为《我的教育信条》。这篇文献预示了他以后的大部分教育著作中的观点。杜威提出了五条信条。第一条给教育过程下了定义:“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
作者
布鲁纳
伟俊
钟会
出处
《外国教育研究》
1985年第4期17-24,共8页
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
关键词
教育著作
儿童
杜威
教育过程
社会生活
社会意识
学校
社会进步
预见性
思想观念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6
引证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01
同被引文献
136
1
褚宏启.
论杜威课程理论中的“经验”概念[J]
.课程.教材.教法,1999,19(1):59-62.
被引量:37
2
朱建良,郭宁宁.
高校后勤“三服务、两育人”与科学发展之探索[J]
.高校后勤研究,2010(2):3-5.
被引量:3
3
王富仁.
情感培养:语文教育的核心——兼谈“大语文”与“小语文”的区别[J]
.语文建设,2002(5):4-6.
被引量:39
4
韩雪屏.
审视语文课程的知识基础[J]
.语文建设,2002(5):11-13.
被引量:63
5
元青.
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影响[J]
.近代史研究,2001(2):130-169.
被引量:35
6
郭华.
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
.教育学报,2005,1(1):17-26.
被引量:84
7
孟圣.
意义接受学习中教师角色特征的转变[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2):45-50.
被引量:5
8
张桂春.
简论建构主义教师观[J]
.教育科学,2006,22(1):49-52.
被引量:41
9
成尚荣.
对话:意义溪水的流动[J]
.当代教育科学,2006(5):10-12.
被引量:4
10
潘斌.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5):7-12.
被引量:96
引证文献
26
1
何杨勇,丁燕芬.
英美师范教育中学科课程问题的反思[J]
.师资培训研究,2005(4):41-46.
2
于伟.
论坚持合规律性的教育观[J]
.教育学报,2005,1(5):42-49.
被引量:4
3
杨捷.
走向“对话”的师生观[J]
.当代教育科学,2006(11):27-29.
被引量:5
4
杨捷.
从“中心”到“对话”:现代西方师生观的转向[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1):38-42.
被引量:7
5
李社教.
对话与交往: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师生关系[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4):148-152.
被引量:20
6
尹娟.
论杜威经验课程理论及其现代启示[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3):35-37.
被引量:4
7
宫顺升.
教师自由的遮蔽与重现[J]
.教育科学论坛,2009(3):52-54.
被引量:4
8
曹曦颖.
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角色分析[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05-108.
被引量:5
9
梁建华.
论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及其对现代课程改革的意义[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0):116-119.
被引量:6
10
单中惠.
约翰·杜威的心路历程探析——纪念当代西方教育思想大师杜威诞辰150周年[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1):33-3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01
1
孟晶莹,赵栓枝,张媛.
基于培养“卓越人才”的过程性考核改革初探[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8,40(S02):14-16.
被引量:2
2
何丹,李兵.
基于高校后勤餐饮育人实践的思考[J]
.高校后勤研究,2024(S01):64-66.
3
曹曦颖.
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角色分析[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141-143.
被引量:3
4
何杰明.
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发微[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5):3-5.
被引量:1
5
肖智勇.
后现代主义观对我国课程建设的启示[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30):46-47.
被引量:2
6
潘新红.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中的对话观点及启示[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09(4):56-58.
7
陈德三.
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与教学建议[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12(4):100-105.
被引量:3
8
屠锦红,潘洪建.
新课程语文学习方式的选择[J]
.语文建设,2005(9):4-5.
被引量:5
9
缪旭芳.
在语文课程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再认识[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1):95-97.
10
范蓓蕾.
语文课程应重视文化知识教学[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141-143.
被引量:1
1
约翰·杜威.
我的教育信条(节选)[J]
.新校园(上旬刊),2011(12):1-1.
2
杜威.
我的教肓信条[J]
.教育文摘,2016(4):6-8.
3
杜威.
什么是教育[J]
.新校园(中旬刊),2012(10):1-1.
4
周辉.
虚拟现实技术与意义学习[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5):29-30.
5
杜威.
什么是教育[J]
.教育(综合视线)(上旬),2010(10):60-60.
6
徐斌.
追寻教育的无痕境界[J]
.江西教育(教学版)(B),2014(3):12-14.
被引量:1
7
杜威.
我的教育信条[J]
.新课程(综合版),2009(10):1-1.
8
华丽军,孙玉江.
肢体动作在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力[J]
.小学科学,2014(12):135-135.
被引量:1
9
杨福增.
青年教师“积分制”评价的构想与操作[J]
.浙江教育科学,2006(3):23-25.
10
倪渭鑫.
弘扬后勤管理中的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J]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7):163-163.
外国教育研究
198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