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发微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阐述了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主要内容,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合理性、特殊性与局限性,并主要论述了如何积极借鉴这一思想中的合理因素来促进我国的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
何杰明
机构地区
厦门理工学院
出处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5,共3页
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关键词
杜威
教育
生活
分类号
G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作者简介
何杰明(1979-),男,广东茂名人,厦门理工学院公共体育部,从事高等教育、高校体育教学研究.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05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孙来成.
教育即生活:闪烁在新课程中的光辉思想[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4):1-4.
被引量:7
2
荀振芳.
论教育是人的自我建构性的实践活动[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2):136-138.
被引量:7
3
赵祥麟 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43-42.
4
刘良华.
教育、语言与生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9(1):29-34.
被引量:35
5
王小丁.
试论杜威教育思想的现实性[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12-114.
被引量:3
6
李明德.
“似曾相识”——对杜威教育理论的一些再思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32-137.
被引量:4
7
[19]巴山.在重点学校学习为何不快乐[N].光明日报,2005-04-13.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9
张云.
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杜威教育哲学的启示[J]
.探索与争鸣,2005(4):48-50.
被引量:9
10
叶文梓.
从“知识世界”走进“生活世界”——对学校道德教育基础的反思[J]
.浙江社会科学,2001(3):102-105.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布鲁纳,伟俊,钟会.
杜威教育哲学之我见[J]
.外国教育研究,1985(4):17-24.
被引量:26
2
赵祥麟 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43-42.
3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6.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37.
6
[11]James Bowen.A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London,1981.
7
[12]Frank,William K.Three Histrorical Philosophies of Education:Aristotle,Kant,Dewey.Scott,Foreman and co 1965.
8
[13]Paul Monroe.A Brief Course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London,1914.
9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
金生鈜.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
205
1
辛未.
大数据时代教育的人文向度[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5):25-34.
被引量:12
2
崔茜.
行动研究学生主体性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4):98-99.
3
赵惜群.
德育生活化模式构建的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7(2):42-44.
被引量:13
4
武海英.
教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61-64.
被引量:2
5
王华女.
教育交往探析[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11-13.
6
朱丽.
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16(4):51-54.
被引量:24
7
胡春博.
学校生活、课程、教法三位一体——从杜威德育观看当代中国学校德育[J]
.现代教育论丛,2008(7):28-31.
被引量:2
8
韩例芬.
课程观研究综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62-64.
被引量:6
9
姚玲.
永恒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及其现代启示[J]
.文教资料,2007(9):128-129.
被引量:4
10
刘河燕,贾洪鉴.
杜威回归生活教育思想评析[J]
.文教资料,2006(35):57-58.
同被引文献
9
1
孙来成.
教育即生活:闪烁在新课程中的光辉思想[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4):1-4.
被引量:7
2
魏芳芳.
杜威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简析[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1):58-59.
被引量:5
3
(美)约翰·杜威(JohnDewey)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
罗婷.??陶行知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下). 2014(10)
5
李菊红.
杜威的教育目的论——“教育即生活”新探[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4):126-128.
被引量:2
6
唐斌,朱永新.
杜威“教育即生活”本真意义及当代启示[J]
.中国教育学刊,2011(10):84-87.
被引量:36
7
刘良华.
教育、语言与生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9(1):29-34.
被引量:35
8
杨秀萍.
审析“教育即生活”[J]
.才智,2012,0(23):122-123.
被引量:1
9
赵德肃.
杜威“教育即生活”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5):1-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崔芳萌.
教育回归生活之“教育即生活”[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7B):63-64.
1
赵群筠.
微博也是一种写作——《微点小博》课堂实录[J]
.语文学习,2013(6):57-63.
被引量:1
2
叶芬.
高职院校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的几点体会[J]
.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6):35-36.
3
郜欢欢.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之我见[J]
.学苑教育,2013(9):83-83.
4
陈改清.
吸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合理因素,大力促进现代素质教育[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22(B06):49-52.
5
朱振伟.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45-46.
被引量:22
6
介红玉.
“写缺点”不如“找优点”[J]
.基础教育参考,2012,3(11):93-95.
7
郑春虹.
冷静看“微课”——微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福建教学研究,2015,0(12):30-30.
8
张枫逸.
“学习成绩保证金”是教育懒政[J]
.公民与法治,2017,0(7):43-43.
9
郑连聪.
中国古代启蒙教育中的背诵之功[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1):91-94.
被引量:2
10
孙向荣.
讲活古文:以《老子》一则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118-118.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