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从闽南方言借词看闽南华侨与印尼、马来西亚人民的友好关系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85年4月至5月我们在闽南就印尼语、马来语中闽南方言借词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并查阅了八本印尼语、马来西亚语词典①中的汉语借词,阅读了若干有关的中外论文和资料,现就上述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作者
孔远志
出处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86年第Z1期37-45,共9页
Journal of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关键词
方言借词
印尼语
马来语
闽南人
汉语借词
闽南方言
华侨
马来西亚人
闽南语
方言词典
分类号
D63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1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61
1
鲍立刚.
中国人迁移印尼的历史变迁与贡献[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12):9-14.
被引量:3
2
孙九霞.
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2):24-31.
被引量:121
3
廖赤阳,黄端铭,杨美美.
菲律宾华人学生文化背景与认同意识的调查[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2):37-43.
被引量:12
4
苏东水.
试论“泉州模式”的经济特点及其意义[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9(2):20-24.
被引量:11
5
林明华.
汉越词初探[J]
.东南亚研究,1986(4):111-116.
被引量:5
6
郑学檬,袁冰凌.
福建文化内涵的形成及其观念的变迁[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0(5):70-75.
被引量:4
7
陈荣岚.
闽南方言与闽台文化溯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5(3):19-22.
被引量:8
8
陈伟明.
十六至十八世纪闽南华侨在菲律宾的经济开发与历史贡献[J]
.海交史研究,1997(1):101-109.
被引量:3
9
庄国土.
清初鸦片战争前夕南洋华侨的人口结构[J]
.南洋问题研究,1992(1):65-72.
被引量:22
10
俞云平.
部分马来西亚华裔新一代的文化与族群认同[J]
.八桂侨刊,2005(1):9-1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2
1
孔远志.
《通语律梁》——中印(尼)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葩[J]
.东南亚研究,1992(5):64-65.
被引量:1
2
林金枝.
近代华侨在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中的作用[J]
.南洋问题研究,1990(2):8-15.
被引量:7
3
张成霞,罗进民.
东南亚国家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影响[J]
.东南亚纵横,2014(6):59-62.
被引量:10
4
黄水银.
浅析东南亚文化中的中国因素[J]
.戏剧之家,2015(2):166-166.
5
杜晓萍.
闽南方言与海上丝绸之路——以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为视角[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182-186.
被引量:1
6
蔡明宏.
闽风东渐与地缘人文图景——当代印尼华裔中华传统文化根脉溯源[J]
.世界民族,2016(4):95-103.
7
王曦.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闽南方言资源开发[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4(5):23-28.
被引量:3
8
欧荔.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华饮食文化建设的新思考——以部分闽南美食为例[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2):80-90.
被引量:8
9
王曦.
闽南方言跨境传播与族群认同[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38(5):17-21.
被引量:2
10
柳震元,蒋修若.
闽南方言东南亚传播与推进族群认同探析[J]
.东南传播,2024(6):125-12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伍庆.
“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对外传播新机遇与建设面向东盟国家的离岸文化中心[J]
.中国-东盟研究,2019(3):3-17.
2
张学惠,江作栋.
华侨华人在中外关系中的作用载体研究[J]
.八桂侨史,1997(2):18-22.
被引量:10
3
张成霞,罗进民.
东南亚国家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影响[J]
.东南亚纵横,2014(6):59-62.
被引量:10
4
王振忠.
闽南贸易背景下的民间日用类书——《指南尺牍生理要诀》研究[J]
.安徽史学,2014(5):5-12.
被引量:2
5
黄水银.
浅析东南亚文化中的中国因素[J]
.戏剧之家,2015(2):166-166.
6
孟新星,杨宇洁.
浅议外来文化对缅甸饮食文化的影响[J]
.科技资讯,2015,13(24):210-212.
7
李玉茹.
试论涉侨文化的当代价值——以闽粤侨乡为案例的研究[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7(1):38-49.
被引量:14
8
全毅,郑美青.
福建与东南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4):22-30.
被引量:4
9
林学艺.
从东南亚的中国文学看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1):32-33.
10
侯旭,韩雨轩.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语言文化传播研究的新思考[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6(1):1-4.
被引量:11
1
陈伟明.
十六至十八世纪闽南华侨在菲律宾的经济开发与历史贡献[J]
.海交史研究,1997(1):101-109.
被引量:3
2
廖建裕,杨启光.
印尼华人研究的一种方法[J]
.东南亚研究,1993(4):52-56.
被引量:3
3
“把中国当成潜在威胁是错误的”——一位印尼老将军的结论[J]
.现代国际关系,1996(8).
4
骗子的嘴脸[J]
.人民公安,2005,0(13):19-19.
5
许友年.
试论华人马来语在印度尼西亚近代历史上的作用[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0(1):15-23.
6
徐丹.
辛勤浇灌中国印尼友谊之花——专访北京大学外院东语系孔远志教授[J]
.东南亚之窗,2006,0(2):59-62.
7
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访台言论摘录[J]
.台湾工作通讯,2014(8):7-9.
8
苏永通.
台湾选举词典[J]
.党建文汇(下半月),2008(4):17-17.
9
李杰.
爱拼创新才会赢——记全国保密工作先进集体漳州市保密局[J]
.保密工作,2016,0(7):10-12.
10
台湾怪姓名搜奇[J]
.中州统战,1994(2):13-13.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86年 第Z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