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动态助词“过_2过_1了_1”用法比较
被引量:
4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0.通常认为,“我去过上海”中的动态助词“过”表示“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或“已有的经验”。但它与所谓表示完成的“了”有什么不同?此外还有一个表示完毕意义的“过”,在形式与意义上与上面的那个“过”以及“了”都有些纠葛。本文以表示经验的“过”为出发点,主要试图从用法方面说明它与表示完毕意义的“过”和表示完成的“了”的异同。我们沿袭成说,把上述三个词都看作动态助词。
作者
刘月华
出处
《语文研究》
1988年第1期6-16,共11页
Linguistic Research
关键词
动态助词
用法比较
系动词
动作行为
形容词
已知信息
句子
语法意义
表示
动作动词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82
引证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112
同被引文献
282
1
贾笑寒.
从日语动词存续体的汉译看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168-170.
被引量:2
2
崔立斌.
韩国学生对“了”的误用及其原因[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21-23.
被引量:7
3
杨德峰.
“动+趋+了”和“动+了+趋”补议[J]
.中国语文,2001(4):329-334.
被引量:10
4
钱乃荣.
体助词“着”不表示“进行”意义[J]
.汉语学习,2000(4):1-6.
被引量:42
5
马真.
“已经”和“曾经”的语法意义[J]
.语言科学,2003,2(1):23-28.
被引量:32
6
叶向阳.
“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
.世界汉语教学,2004,18(2):25-39.
被引量:96
7
杨文波.
小议现代汉语的时体标记[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7):20-26.
被引量:2
8
卢福波.
重新解读汉语助词“了”[J]
.南开语言学刊,2002(1):109-118.
被引量:13
9
李铁根.
定语位置上的“了”、“着”、“过”[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3):55-64.
被引量:9
10
李大勤.
“X着(O)”的语法意义及“·着”的状态化功能[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4):33-41.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42
1
李映周.
对韩汉语教材关于“了”的语义解释的分析[J]
.汉字文化,2022(12):80-82.
2
孙杰.
对外汉语中助词“过”的偏误研究[J]
.汉字文化,2019(S02):96-97.
被引量:2
3
朴顺姬.
“-었-”与“了_(1)”的时体语义对比分析[J]
.中国朝鲜语文,2021(3):6-14.
4
卢英顺.
一部系统研究现代汉语“体”问题的著作──读《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25-27.
5
赵新燕.
“未来时V了”的语法位置──兼谈词尾“了”的误用[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96-101.
6
林新年.
试析唐宋时期的“过”语法化进程迟缓的原因[J]
.语言科学,2004,3(6):42-50.
被引量:7
7
伍和忠.
汉语表“体”助词研究述要[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104-110.
被引量:1
8
陈前瑞,王继红.
动词前“一”的体貌地位及其语法化[J]
.世界汉语教学,2006,20(3):24-35.
被引量:23
9
郭必之.
邵武话动态助词“度”的来源——兼论邵武话和闽语的关系[J]
.中国语文,2008(2):140-146.
被引量:3
10
彭睿.
共时关系和历时轨迹的对应--以动态助词“过”的演变为例[J]
.中国语文,2009(3):212-224.
被引量:34
二级引证文献
112
1
姜珂珂.
“过”在语法教学中的研究[J]
.语言与文化研究,2022,22(1):103-107.
2
谢尚培.
时间名词“一开始”的固化及其语体特征[J]
.语言研究集刊,2023(2):277-288.
3
景高娃.
新乡方言的完结体标记“罢”及其语法化路径——兼论完结>经历的扩展[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262-279.
4
卢笑予,蔡黎雯.
汉语方言“过”类修正重行结构——兼论吴语“V过O”结构的形成与类型学意义[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197-215.
被引量:1
5
刘承峰,陈振宇.
再说“任何”[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1-27.
被引量:2
6
蒋玲月.
简析“了”的语法意义——以《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14处“了”为例[J]
.现代交际,2020(10):79-81.
7
李织凡.
波斯语汉语动词时态范畴分析[J]
.汉字文化,2022(2):32-33.
8
唐宽.
SC理论与动结式中“了”的生成和移动[J]
.国际汉语学报,2019,0(1):100-114.
9
徐晶凝.
也说“曾经”[J]
.高等日语教育,2021(2):1-17.
10
陈前瑞,张华.
从句尾“了”到词尾“了”——《祖堂集》《三朝北盟会编》中“了”用法的发展[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3):63-71.
被引量:15
1
苏讯江.
谈谈日语的复合动词[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88(4):32-34.
被引量:1
2
刘杨.
英汉词汇化对比与英语词汇学习[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10):122-123.
3
胡娟,曾勇,黄细燕.
汉译英中成语翻译的研究[J]
.考试周刊,2007(9):67-68.
被引量:3
4
谢昕颐.
英语标记性主题的信息传递[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23(4):117-118.
5
祝东平.
也谈“其实”释义[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21(4):83-85.
被引量:3
6
郑艳艳.
论进行体在现代英语中的运用[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4(2):70-72.
7
张国宪.
单双音节动作动词语用功能差异探索[J]
.汉语学习,1989(6):12-14.
被引量:35
8
江忆文.
主题意义的交际功能[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3):100-102.
9
张立民.
一般现在时和Since时间状语的连用[J]
.现代外语,1985,8(4):65-67.
被引量:1
10
孙羚玲.
英语连系动词的用法[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4):95-97.
被引量:1
语文研究
198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