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林语堂论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九三五年一月一日出版的《文学》第四卷第一号,发表了胡风先生的《林语堂论》,开卷第一篇,大字标题,十分醒目,文学青年竞相告语,议论纷纷,导致这一事实不无原因。在号称“杂志年”的一九三四年,林语堂先生继提倡幽默的《论语》之后,又创办了“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刊物《人间世》,同时还赞扬语录体,大捧袁中郎。
作者
唐弢
出处
《鲁迅研究动态》
1988年第7期44-48,共5页
关键词
林语堂
《论语》
《人间世》
小品文
语录体
袁中郎
文学
胡风
大字标题
英语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63
1
陈平原.
林语堂的审美观与东西文化[J]
.文艺研究,1986(3):113-122.
被引量:21
2
蒋成瑀.
略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流派[J]
.探索(浙江),1986(1):39-44.
被引量:1
3
朱东宇.
家长与丈夫——《林语堂三部曲》人物论之一[J]
.北方论丛,1997(5):90-94.
被引量:1
4
施建伟.
林语堂:幽默情结和幽默观[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8(2):35-41.
被引量:1
5
施建伟.
试谈前期的《论语》半月刊[J]
.天津社会科学,1983(4):75-81.
被引量:2
6
周可.
走出现代化的“迷思”——析林语堂文化观念中的一个核心命题[J]
.广东社会科学,1997(4):133-138.
被引量:1
7
施建伟.
“左联”与论语派[J]
.社会科学,1991(3):64-68.
被引量:5
8
彭立.
三十年代林语堂文艺思想论析[J]
.文学评论,1989(5):79-91.
被引量:3
9
张颐武.
闲适文化潮批判——从周作人到贾平凹[J]
.文艺争鸣,1993(5):13-19.
被引量:23
10
黄建国.
关于“论语派”和左翼文艺阵营批判“论语派”的历史估价问题[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1(2):63-6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8
1
张健.
精神的伊甸园和失败者温婉的歌——试论林语堂的幽默思想[J]
.文学评论,1993(4):30-42.
被引量:9
2
施建伟.
林语堂的“一团矛盾”和《八十自叙》[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106-111.
被引量:3
3
俞王毛.
论语派研究述评[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2):83-91.
被引量:1
4
陈绪石.
“徐訏评说林语堂”的独特价值[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26(6):28-32.
5
黄开发.
论语派作家的政治身份[J]
.东岳论丛,2018,39(3):118-128.
被引量:1
6
崔牧倩.
胡风作家批评研究[J]
.长安学刊,2018,0(5):46-47.
7
周琳,高侠.
林语堂家族小说研究回顾与展望[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6):131-132.
8
管恩森.
互文性视域下的“红楼”文学记忆与世界性书写——以林语堂《京华烟云》为例[J]
.曹雪芹研究,2019,0(4):70-8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范玲.
论“幽默大师”林语堂的“不幽默”[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2):212-224.
2
王艺臻.
1979—2020年的《京华烟云》接受研究[J]
.华文文学评论,2021(1):296-309.
3
李玉娥.
林语堂幽默观的哲学内涵[J]
.作家,2010(4):125-126.
被引量:1
4
施建伟.
近十年来林语堂作品在大陆的流传与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2):78-84.
被引量:5
5
赵怀俊.
林语堂幽默的悲剧底蕴[J]
.晋阳学刊,2005(3):93-96.
6
张健.
论客观对象意识在中国现代喜剧观念中的确立[J]
.文艺争鸣,2006(2):86-91.
7
张健.
论中国喜剧观念现代转型的历史意义[J]
.文艺研究,2006(5):95-101.
被引量:8
8
张榕,陈弦章.
心灵开放的花朵——林语堂的幽默观及其阶段性发展[J]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3):34-38.
9
杜运通.
林语堂研究历史、现状与前瞻[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2(5):37-43.
被引量:2
10
齐云霞.
小品文教学与学生发展现状关系分析[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6,0(1):31-33.
被引量:1
1
王蓓嫣.
鲁迅的幽默信[J]
.咬文嚼字,2009(12):47-47.
2
王蓓嫣.
鲁迅的幽默信[J]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0(5):56-56.
3
陈漱渝.
“相得”与“疏离”──林语堂与鲁迅的交往史实及其文化思考[J]
.鲁迅研究月刊,1994(12):30-41.
被引量:8
4
余时.
《谈风》与鲁迅[J]
.鲁迅研究动态,1988(2):23-24.
5
卜茹雯.
乱世中心灵的救赎——读庄子《人间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78-79.
6
林语堂.
鲁迅之死[J]
.视野,2016,0(6):12-13.
7
季进.
《人间世》:开卷有益、掩卷有味[J]
.美文(上半月),2006,0(10):81-81.
8
赵景深.
丰子恺和他的小品文[J]
.读天下,2017(4):75-76.
9
肖伊绯.
陈适笔下的雁荡“人间”[J]
.书屋,2016,0(5):47-48.
10
陆士华.
杂文的“说事”与“说理”[J]
.新闻与写作,1996(9):27-29.
鲁迅研究动态
198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