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会要》一百卷,宋王溥编撰。王溥,字齐物,并州祁县人(今山西省祁县)。五代后汉乾祏年间举进士第一,历仕后汉、后周,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右仆射。入宋后,进司空、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宋史》卷二四九有传。王溥是五代、宋初时期的著名学者,除《唐会要》外,尚著有《五代会要》三十卷,,文集二十卷(今佚)。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会要体裁的史书最早出现于唐代中叶。唐德宗时,苏冕纂集高祖至德宗九朝沿革损益之制,编成《会要》四十卷。苏冕是大历以来的著名学者,特别熟悉典章制度,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为一种专门之学,受到时人的很高评价。因此,《会要》在当时是一部有影响的作品。唐宣宗时,为了续接苏冕《会要》,在宰相崔铉的主持下,召集杨绍复、裴德融等一批学者,将德宗以来至宣宗朝的典制故实编成《继会要》四十卷,于大中七年(853年)奏上。王溥编撰《唐会要》,就是在苏冕《会要》和崔铉《继会要》的基础上,重新编次厘订,又搜集宣宗朝以后至唐末的史事,成《唐会要》一百卷,于建隆二年(961年)献给宋太祖。苏冕《会要》和崔铉《继会要》,今天都已失传,因此,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会要体史书,就要推《唐会要》了。本文就笔者陋见所及,对《唐会要》的流传和版本情况作一粗浅的分析,供唐史研究者参考。
出处
《史林》
CSSCI
1989年第3期15-19,共5页
Historical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