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带“得”的述补结构的产生和发展
被引量:
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讨论汉语史中带“得”的述补结构,即“述语+得+补语”结构。我们选取了唐至清共十种口语性较强的文献作为研究的对象,摘取其中所有的例句约五千五百多个。通过对这些例句作不同角度的归纳分析,我们试图搞清近代汉语中带“得”的述补结构的分类及各类的产生和发展。
作者
杨平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6-63,共8页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得”
状态补语
述补结构
结果补语
补语结构
趋向补语
可能补语
朱卷
动词+得
宾语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08
引证文献
52
二级引证文献
514
同被引文献
408
1
宋文辉.
现代汉语状态、程度补语结构中“得”的意义、性质与功能[J]
.世界汉语教学,2021,35(3):306-322.
被引量:5
2
宛新政.
试析“主事居后‘得’字句”[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8-31.
被引量:4
3
郝维.
补语的可能式研究综述[J]
.汉语学习,2001(3):29-34.
被引量:9
4
李剑锋.
“跟X一样”及相关句式考察[J]
.汉语学习,2000(6):71-76.
被引量:16
5
郭振红.
N_1+V_1得+N_2+V_2句式分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z1):141-143.
被引量:2
6
杨正超.
汉语中否定词“没得”的来源及其演变方向——以唐河方言为例[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3):36-42.
被引量:7
7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04
8
徐杰.
“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与约束原则[J]
.中国语文,1999(3):185-191.
被引量:73
9
徐阳春.
南昌话“得”字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9(4):106-110.
被引量:10
10
杨寿勋.
“得”的生成语法研究[J]
.现代外语,1998,21(1).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52
1
董玲玲,严丽萍.
《史记》中的“得”考[J]
.文教资料,2008(24):38-39.
2
黄福为.
《三遂平妖传》“得”字句数量及特征考察[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1,17(3):14-19.
被引量:1
3
冯艳芳.
《搜神记》“V得O”结构研究[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29(3):129-130.
4
石锓.
元代结构助词“的”研究[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2(2):24-31.
被引量:3
5
吴福祥.
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语法化[J]
.中国语文,2002(1):29-40.
被引量:140
6
谢爱林.
也谈“他打得孩子到处乱跑”[J]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53-56.
7
赵长才.
结构助词“得”的来源与“V得C”述补结构的形成[J]
.中国语文,2002(2):123-129.
被引量:46
8
柯理思,刘淑学.
河北冀州方言“拿不了走”一类的格式[J]
.中国语文,2001(5):428-438.
被引量:11
9
胡云晚.
洞口方言非能性“得”字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2):105-109.
被引量:12
10
林新年.
唐宋时期的“V+得+时量短语”[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2-9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14
1
张晓静.
河北武邑方言的“咾”[J]
.东方语言学,2019(2):37-47.
2
王灿龙.
“起去”的语法化问题再思考[J]
.语言学论丛,2019(2):88-108.
被引量:1
3
张云秋,李建涛.
普通话情态动补构式的儿童语言习得[J]
.语言学研究,2021(2):46-58.
4
卢笑予,蔡黎雯.
汉语方言“过”类修正重行结构——兼论吴语“V过O”结构的形成与类型学意义[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197-215.
被引量:1
5
王毅.
湖南祁东方言的介词“得”[J]
.中国方言学报,2023(1):218-231.
6
宋文辉.
现代汉语状态、程度补语结构中“得”的意义、性质与功能[J]
.世界汉语教学,2021,35(3):306-322.
被引量:5
7
杨万成.
近二十年国内汉语话语标记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2):111-119.
被引量:2
8
徐阳春,周佳乐.
“准定语”偏正短语的成因考察[J]
.华夏文化论坛,2022(1):187-194.
9
徐正考,周瑜.
汉语(S)VOVC式重动句的产生时代与历史演变[J]
.华夏文化论坛,2021(2):185-193.
10
朱丽师.
国内外小句整合研究述评[J]
.外国语,2021,44(2):109-120.
被引量:5
1
徐春兰.
新疆汉语方言补语结构特征[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6):144-147.
被引量:1
2
张宝.
现代汉语程度补语研究述评[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6(6):11-13.
被引量:1
3
杨文骏.
汉语中的补语在日语中的表达(下)[J]
.商,2014,0(46):190-190.
4
杨文骏.
汉语中的补语在日语中的表达(上)[J]
.商,2015,0(3):279-279.
5
陈立莎.
“这不”试析[J]
.魅力中国,2010,0(12X):148-149.
6
王还.
汉语的状语与“得”后的补语和英语的状语[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4):61-66.
被引量:14
7
杨文娟.
浅议带“得”字的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23-26.
8
王苗.
淄博方言中“来”字用法两种[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4):9-10.
被引量:1
9
崔亚珍.
“V1+得+N+V2”主谓结构做状态补语的句式中“N”与“V1”的语义指向关系[J]
.长治学院学报,2007,24(S1):12-13.
被引量:1
10
李临定.
如何分析汉语句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2):49-66.
被引量:2
古汉语研究
199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