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大同民俗与谐音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岁月里,人们习惯于把语言里的词语同它所指称的事、物、行为混同在一起,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里的同音词语逐渐增多。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古老的民俗中有不少是与谐音有关的。人们通过逐渐定型的习俗,能够听到吉庆类词语的谐音,同时又尽量避免听到不吉利词语的谐音。这种社会现象既涉及语言学、民俗学,也与民族文化心理有关。由于各方言的词语不同,语音有差别,再加上不同地域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心理也有差异,因此,各地与谐音有关的民俗也不会完全相同。本文以大同民俗为例,考察谐音现象在民俗中的反映。文章里提到的有些禁忌只在重大节日才强调,这又反映了在语言的交际职能与语言的谐音现象这一对矛盾中,交际职能的作用占了上风,而谐音避讳的地盘逐渐缩小。本文提到的大同民俗,有些现在已经不讲究了。
作者 马文忠
出处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1-45,共5页 Linguistic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7

  • 1成良斌.中外数字崇拜与禁忌透视[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0(2):93-97. 被引量:10
  • 2塞上明珠魅力大同(市长讲话).大同市旅游网(http://www.dtly.com.cn/p_show.asp?p_id=546)
  • 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辞典》编委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辞典[M].上海出版社,1985
  • 4大同市乡土教材编委会,大同市乡土教材[M].新华出版社,1994
  • 5段友文.汾河两岸的民俗与旅游[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2.
  • 6温幸,薛麦喜.山西民俗[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 7李清恒.《五方元音》音系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 8黎中辅.大同县志[Z].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 9梁泽兴.从中国古代建筑看阴阳五行系统理论[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8,6(2):58-61. 被引量:5
  • 10苏新星.山西方言中语言禁忌的文化心理浅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9,26(3):23-2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