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印度“韵论”和中国“神韵”小议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读季羡林先生《关于神韵》一文(载《文艺研究》1989年第1期),旨在“利用印度的古典文艺理论来解释神韵的含义”,并得出结论说:“中国难以理解的神韵就等于印度的韵;中国的神韵论就等于印度的韵论”。
作者
郭外岑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4-17,共4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关键词
文艺理论
季羡林
文艺研究
印度
“气韵”
“气”
“生气”
“韵”
《管锥编》
司空图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84
1
刘河庆,梁玉成.
政策内容再生产的影响机制——基于涉农政策文本的研究[J]
.社会学研究,2021(1):115-136.
被引量:62
2
方晓红,贾冰.
论《人民日报》“农民形象”塑造——兼议衡量媒介三农报道的一个重要指标[J]
.新闻界,2005(4):33-36.
被引量:17
3
周望.
政策扩散理论与中国“政策试验”研究:启示与调适[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4):43-46.
被引量:114
4
周汝昌.
中国文论[艺论]三昧篇[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1):70-79.
被引量:8
5
刘九州.
中印“味说”同异论[J]
.外国文学研究,1986,8(3):111-116.
被引量:5
6
黄宝生.
禅和韵——中印诗学比较之一[J]
.文艺研究,1993(5):134-142.
被引量:2
7
黄宝生.
印度古典诗学和西方现代文论[J]
.外国文学评论,1991(1):82-89.
被引量:3
8
侯传文.
中印“韵”“味”比较谈——兼与刘九州同志商榷[J]
.外国文学研究,1989,11(3):91-97.
被引量:3
9
季羡林.
关于神韵[J]
.文艺研究,1989(1):34-38.
被引量:8
10
侯传文.
为比较文学补天——读《印度古典诗学》[J]
.中国图书评论,1995,18(7):23-2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张锡坤.
“气韵”范畴考辨[J]
.中国社会科学,2000(2):154-166.
被引量:41
2
侯传文,高妤.
从印度诗学到比较诗学——黄宝生印度学成就之一[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3(4):30-36.
3
娄文龙,杜慧.
中国公共政策何以扩散:一个研究述评与展望[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3(6):35-45.
被引量:4
4
黄加振.
批评话语分析视域下的中国农民形象研究——以《人民日报》“三农”报道为例[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4(3):40-4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陈敏.
论“韵”概念从音乐到人物品评的嬗变——兼及对谢赫“气韵”的影响[J]
.中国美学研究,2022(1):50-63.
被引量:1
2
张其凤,屠音鞘.
“工夫”论·境界论·机论:传统文脉下琴棋书画的哲学叙事[J]
.江苏社会科学,2021(3):191-200.
3
周甲辰.
韵:生命的律动[J]
.社科纵横,2007,22(7):100-102.
被引量:1
4
叶郁,宗菲.
“和”: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下的古典园林气韵[J]
.建筑与文化,2014(6):160-161.
被引量:2
5
刘红利.
浅谈“气韵”[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8).
6
苏保华.
“气韵”审美范畴考释[J]
.文学评论丛刊,2013(1):52-61.
7
潘繁生.
“气韵”释义[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3):64-68.
被引量:4
8
杨玉珍,聂晓玲.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气韵”研究综述[J]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6):110-112.
9
宋阳.
《周易》美学研究一瞥——以“《周易》经传美学通论”为中心[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0(1):112-116.
10
樊颖.
穿越中西方象征诗林的“鸟”与“OWL”——《鵩鸟赋》与《猫头鹰与夜莺》中的“猫头鹰”意象之比较[J]
.兰州学刊,2011(1):219-221.
被引量:3
1
徐缉熙.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J]
.江海学刊,1997(3):152-156.
2
冯国晨.
焦灼的期待:中国诗歌再创辉煌——中西诗歌对照谈之一[J]
.当代文坛,1997(4):19-21.
3
汪正章.
义深而文工——古典文艺理论札记[J]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Z1):62-67.
4
赵雪梅.
跨文化语境下解读的悖离——宇文所安对《二十四诗品·自然》的误读[J]
.船山学刊,2007(2):142-144.
被引量:1
5
孟昭燕.
谈诗情[J]
.华夏文化,2004(3):33-36.
6
石岩.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统一──由《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看席勒的文艺观[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6(4):52-54.
7
曾保泉.
曹雪芹的诗歌观点[J]
.北方论丛,1980(3):57-62.
被引量:2
8
高晓红.
明代剧论中的“本色说”[J]
.戏剧文学,2007(4):58-60.
9
丘振声.
读书与买书[J]
.南方文坛,1995(3):47-49.
10
佟君.
日本古典文艺理论中的“物之哀”浅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6):44-53.
被引量:9
文艺研究
198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