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1927年南京事件几种评论的剖析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27年3月24日,国民革命军江右军分三路纵队进兵南京,搜剿不及撤退溃散城中的数万直鲁败兵。从上午8时左右起,南京发生抢劫外国人事件,在宁外人有个别伤亡。下午3时37分,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的一艘英国军舰和两艘美国军舰向下关美孚油行小山周围及城内发炮轰击,达一个多小时。
作者
郭曦晓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00-215,共16页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关键词
南京事件
国民革命
评论
英国军舰
美孚油
南京下关
外国人
江右
外人
美国国务院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77
1
张斌.
再论《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358-361.
被引量:2
2
王建朗.
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J]
.历史研究,1997(5):4-18.
被引量:16
3
济南事件与中美关系的转折[J]
.历史研究,1996(2):72-89.
被引量:29
4
郭曦晓.
宁案与中美外交[J]
.历史研究,1992(5):61-72.
被引量:5
5
牛大勇.
英国对华政策与国民革命的危机[J]
.历史研究,1991(4):61-76.
被引量:9
6
沈予,谢雪桥.
“田中外交”的对华政策[J]
.历史研究,1988(1):111-123.
被引量:2
7
习五一.
苏联“阴谋”文证《致驻华武官训令》辨伪[J]
.历史研究,1985(2):181-192.
被引量:3
8
牛大勇.
美国对华政策与"四·一二"政变的关系——兼与沈予同志商榷[J]
.历史研究,1985(4):152-165.
被引量:5
9
沈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帝国主义关系再探讨[J]
.历史研究,1984(4):46-58.
被引量:7
10
方铭.
关于苏俄两次对华宣言和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问题——兼答苏联学者[J]
.历史研究,1980(6):63-76.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5
1
牛大勇,陈长伟.
北伐时期列强对华政策研究评介[J]
.历史研究,2005(3):158-170.
被引量:5
2
侯中军.
1949年以来北京政府的修约外交及南方政府的革命外交研究回顾[J]
.兰州学刊,2016(5):70-85.
被引量:1
3
王莹莹.
“安内”路线中的“攘外”——对1927年南京事件的认识与思考[J]
.绥化学院学报,2018,38(8):90-93.
4
杨泰龙,陈金龙.
莫斯科与武汉国民政府时期国共合作破裂原因新探[J]
.民国档案,2021(1):60-69.
被引量:2
5
石嘉.
日本馆藏档案所见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J]
.近代中国,2019,0(1):110-1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黄家猛,张荆红.
50年来中国大陆武汉国民政府史研究综述[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201-207.
被引量:2
2
王建伟.
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反帝”口号评析[J]
.安徽史学,2010(2):26-32.
被引量:1
3
侯中军.
1949年以来北京政府的修约外交及南方政府的革命外交研究回顾[J]
.兰州学刊,2016(5):70-85.
被引量:1
4
李珊.
《北华捷报》上的中国投书人——国民革命时期民族主义的对外表达[J]
.近代史研究,2018(4):26-43.
被引量:11
5
徐鹤涛.
驻外使节与北伐时期的北洋政府[J]
.安徽史学,2019,0(6):70-78.
6
周利生,刘坚.
早期中共党人对“反帝”的认识(1921~1927)——兼论国共党内合作[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1(3):26-36.
被引量:5
7
蔡颖,黄柏楼.
红色文献在海外的遗存现状调研[J]
.图书馆杂志,2021,40(7):40-47.
被引量:7
8
王辛刚.
新世纪以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共关系研究综述[J]
.中共党史研究,2024(5):104-121.
9
张仰亮.
《联合宣言》与国共两党缓和革命阵营关系的尝试[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4(5):35-47.
1
陈谦平.
1927年南京事件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的考证[J]
.民国研究,2008(Z1):138-155.
被引量:1
2
李辉.
上海这一夜──街上的革命之二[J]
.寻根,2000(2):49-55.
3
Clifford Coonan,何金娥.
南京的创伤:日本暴行留下的记忆[J]
.英语文摘,2008,0(2):60-63.
4
王学亮.
“南京事件”爆发的前前后后[J]
.钟山风雨,2009(6):29-34.
5
沈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帝国主义关系再探讨[J]
.历史研究,1984(4):46-58.
被引量:7
6
散叶[J]
.国家人文历史,2014,0(15):14-14.
7
刘玉琢,闾小波.
关于1927年“南京事件”的几个问题[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85,22(3):66-70.
被引量:1
8
杨振华.
探寻南京事件的策动者[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2):29-32.
被引量:1
9
李良玉.
对《1976年“南京事件”始末》一文几个重要史实的订正[J]
.百年潮,2003(9):77-79.
10
宋海洋.
1927年“南京事件”对中美外交的影响[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7):92-95.
被引量:1
近代史研究
199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