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116-121,共6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40
-
1林竹.中国舆情思想的历史渊源及其本质——兼论与西方古典民主思想的比较[J].社科纵横,2005,20(4):147-149. 被引量:6
-
2周苏平.春秋“舆人”考辨[J].人文杂志,1999(3):100-103. 被引量:3
-
3赵锡元.“舆论”溯源[J].史学集刊,1999(4):18-20. 被引量:11
-
4郭德维.帛、舆、隶等浅议[J].江汉论坛,1985(8):77-80. 被引量:4
-
5常征.舆论·舆人·井田制——兼议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形态及其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1992(4):57-68. 被引量:3
-
6黄中业.春秋时期的“皂隶牧圉”属于平民阶层说[J].齐鲁学刊,1984(2):71-77. 被引量:6
-
7杨皑.春秋战国时代的“舆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109-114. 被引量:10
-
8刘胜男.“舆论”溯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304-304. 被引量:2
-
9杨梅.“舆人”、“舆人之论”与“舆论”[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33-35. 被引量:2
-
10王海,何洪亮.中国古代舆情的历史考察——从林语堂《中国新闻舆论史》说起[J].湖北社会科学,2007(2):168-17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7
-
1李有强.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周秦两汉驾车运动及其文化内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3):67-73.
-
2赵志强,马玉杰,王冬梅.“文档”“舆图”“文件”词源考证[J].档案学通讯,2018,0(6):70-74. 被引量:3
-
3吴哲.从“舆”“轮”论车的起源——科技史语言研究视角[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35(7):74-80. 被引量:2
-
4吴哲,丁海斌.历史上“地图”“舆地图”“舆图”的渊源及异同分析——兼对赵志强副教授商榷文的答复[J].档案管理,2019,0(5):30-36. 被引量:7
-
5杜彬,刘彦超,李蕾,兰月新.“两微一端”时代网络舆情传播主体及受众变化规律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21,37(6):75-79. 被引量:1
-
6于龙.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治理对策[J].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2,38(6):25-30. 被引量:6
-
7范记川,郑泽民.张人骏领土主权意识初探--以收复东沙岛和勘察西沙群岛为中心[J].南海学刊,2022,8(4):97-109. 被引量:1
-
1刘红霞.对虞代的认识[J].青春岁月,2013,0(19):420-420.
-
2张玉声.司马迁与西域文史的构建[J].西域研究,1999(3):73-80. 被引量:1
-
3王守春.《穆天子传》地域范围试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15(1):215-227. 被引量:5
-
4王天海.周穆王凿空西域三千年祭[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12-119. 被引量:1
-
5温玉春.今本《穆天子传》新解[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14(1):215-226. 被引量:6
-
6何琳仪.舒方新证[J].安徽史学,1999(4):15-16. 被引量:4
-
7李学勤.穆公簋盖在青铜器分期上的意义[J].文博,1984(2):6-8. 被引量:9
-
8冯治利.试论伊尹与汤、太甲的历史关系[J].西安社会科学,2010,28(3):93-9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