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北魏太武灭佛原因考辨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关于太武灭佛原因的两种观点及分析关于北魏太武灭佛的原因,史学界目前存在着两种说法。一是佛道之争说。如侯外庐先生认为:“其发动太武毁佛则是土箸宗教对于外来宗教的联合进攻”。王仲荦先生也认为:灭佛是由于“搀入了佛道之争的因素”才发生的。二是经济原因说。
作者
向燕南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50-59,30,共11页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灭佛
太武帝
魏书
北魏
沙门
崔浩
原因考辨
佛道之争
寇谦之
玄高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86
1
赵占清.
从“三武灭佛”看道教排佛[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8(2):29-31.
被引量:1
2
王勇.
太武帝大规模“灭法”原因初探[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73-75.
被引量:1
3
何德章.
北魏国号与正统问题[J]
.历史研究,1992(3):113-125.
被引量:77
4
汤用彤,汤一介.
寇谦之的著作与思想——道教史杂论之一[J]
.历史研究,1961(5):64-77.
被引量:12
5
张学荣,何静珍.
再论麦积山石窟的创建时代及最初开凿的洞窟——兼与张宝玺先生商榷[J]
.敦煌研究,1997(4):94-109.
被引量:6
6
暨远志.
武威天梯山早期石窟分期试论[J]
.敦煌研究,1997(1):44-58.
被引量:13
7
施光明.
北朝“二武灭佛”析[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16(4):26-32.
被引量:3
8
刘慧达.
北魏石窟与禅[J]
.考古学报,1978(3):337-352.
被引量:38
9
万绳楠.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思想主流是什么[J]
.史学月刊,1957(8):8-12.
被引量:4
10
房芸芳.
北魏太武帝灭佛原因浅析[J]
.历史教学问题,1996(1):58-6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8
1
王怀成.
拓跋焘灭佛辩误及奉儒立国之策新探[J]
.宁夏社会科学,2020,0(1):158-166.
2
韩府.
“太武灭佛”新考[J]
.佛学研究,2003(0):152-161.
被引量:2
3
王继训.
北魏太武其人及灭佛其事[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2):76-81.
被引量:1
4
高海燕.
释玄高之游历、修禅及与北魏初期政治的关系[J]
.河西学院学报,2014,30(6):27-34.
5
吕宗力.
寇谦之与谶纬[J]
.铜仁学院学报,2021,23(5):49-55.
6
刘祎.
炳灵寺第169窟双手交叠式说法印来源考[J]
.中国美术研究,2024(2):74-84.
7
何德章.
北魏太武朝政治史二题[J]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0,0(1):46-59.
被引量:3
8
李玉芳.
北魏太武帝灭佛原因浅析[J]
.宜宾学院学报,2004,4(1):59-6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7
1
王怀成.
拓跋焘灭佛辩误及奉儒立国之策新探[J]
.宁夏社会科学,2020,0(1):158-166.
2
管庆丽,崔怀猛.
论唐武宗“会昌灭佛”对少林武术的影响[J]
.体育世界,2008(2):102-104.
被引量:1
3
彭启录.
中华武术与外来佛教的冲突与融合——“三武一宗”佛教法难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
.体育文化导刊,2007(8):83-84.
4
钟盛.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汉文化的复兴——以陈庆之、杨元慎正统之争为例[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115-119.
被引量:2
5
王继训.
北魏太武其人及灭佛其事[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2):76-81.
被引量:1
6
高森.
论鲁西地区北齐洪顶山摩崖刻经[J]
.书法赏评,2013(5):53-58.
7
王业,王永平.
元嘉十七年至元嘉末南北军事关系演进研究(440-453)[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4):60-66.
1
肖黎.
论北朝的两次灭佛斗争[J]
.河北学刊,1982,2(1):108-111.
被引量:1
2
赵一德.
云冈昙曜五窟的帝王象征[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1(2):48-54.
被引量:4
3
张双福.
阿尤喜固什《毗沙门斡布桑》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2012(5):54-60.
4
智缘.
所谓极致的忍耐[J]
.新一代,2015,0(5):19-19.
5
朱舒甲.
封建政治家历史家——高允[J]
.社会科学,1982(7):71-72.
6
施光明.
北朝“二武灭佛”析[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16(4):26-32.
被引量:3
7
单锦珩.
崔浩死因探微——兼与张孟伦先生商榷[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5(1):58-60.
8
石硕(著),尕藏热旦(译).
达磨灭佛对佛教在藏区传播趋势的影响[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13(3):66-78.
9
宋明明.
诚实的高允[J]
.小朋友,2004,0(9):36-37.
10
陈汉平,陈汉玉.
崔浩之诛与民族矛盾何干[J]
.民族研究,1982(5):37-40.
被引量: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