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祔的葬墓
被引量:
2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墓葬形制的类型学研究,常常和墓葬的年代、被葬者的身份相关联。实践证明,墓葬类型的分析,对于进一步探讨墓葬分期以及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是有效方法之一。不同的墓葬类型,墓室多少是一重要标志,可表明当时的等级制度,历来被研究者所重视。一般地说。墓室多少和等级的高低成正比。但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祔葬现象直接从墓葬形制上表现出来,并往往以多室墓的面目出现。
作者
齐东方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943-949,938,共8页
Archaeology
关键词
三国两晋南北朝
墓葬分期
墓葬形制
等级制度
南京大学北园
南方地区
墓志
前室
历史问题
埋葬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35
同被引文献
388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85
参考文献
3
1
罗宗真.
江苏宜兴晋墓发掘报告——兼论出土的青瓷器[J]
.考古学报,1957(4):83-106.
被引量:50
2
王克林.
北齐库狄迴洛墓[J]
.考古学报,1979(3):377-402.
被引量:125
3
河北磁县北齐高润墓[J]
.考古,1979(3):235-243.
被引量:99
共引文献
235
1
王韦韬,张聪.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空间叙事研究——以窟门两侧图像为中心[J]
.艺术学界,2023(1):87-108.
2
范佳,夏维中.
元代宜兴英烈庙的重修及相关人员考述[J]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23(1):129-135.
3
朱祎.
也谈汉晋墓葬中的四隅券进式穹窿顶[J]
.形象史学,2023(4):131-160.
4
朱浒.
新见银质佛像纹晋式带具的年代及其意义[J]
.形象史学,2023(3):211-237.
5
刘婷.
邺城研究述评[J]
.西部考古,2019(2).
6
杨瑾.
河南隋唐墓葬俑像所谓“披袍”与区域文化互动交流[J]
.唐史论丛,2024(1):172-199.
7
马鑫,刘莹.
中国东北萨满教腰铃初探[J]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1):112-118.
8
王音.
吴晋时期长江中下游的随葬品及相关社会问题[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22(1):130-142.
9
李道和.
古代墓銘讖言故事考論[J]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2019(1):320-382.
10
刘德凯.
早稻田大学会津八一记念博物馆收藏的晋式銙带[J]
.洛阳考古,2021(1):55-59.
同被引文献
388
1
韦正,崔嘉宝.
大同北魏平民墓葬浅析[J]
.西部考古,2020(1):128-140.
被引量:2
2
汪旭,张倩,王彦民.
郑州上街水厂晋墓发掘简报[J]
.华夏考古,2000(4):40-47.
被引量:2
3
安剑华.
浅谈北朝夫妻合葬墓[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21-23.
被引量:2
4
戴建国.
天一阁藏明抄本《官品令》考[J]
.历史研究,1999(3):71-86.
被引量:45
5
段鹏琦.
三国至明代考古学五十年[J]
.考古,1999(9):47-58.
被引量:1
6
马文宽.
中国古瓷考古与研究五十年[J]
.考古,1999(9):83-89.
被引量:8
7
吴春明.
中国南方崖葬的类型学考察[J]
.考古学报,1999(3):311-336.
被引量:9
8
韩国河.
试论汉晋时期合葬礼俗的渊源及发展[J]
.考古,1999(10):69-78.
被引量:25
9
洛阳发掘的四座东汉玉衣墓[J]
.考古与文物,1999(1):5-28.
被引量:37
10
华国荣.
南京南郊六朝谢珫墓[J]
.文物,1998(5):4-14.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21
1
钱耀鹏,徐敏.
殇礼与殇子埋葬现象的初步考察[J]
.西部考古,2022(2):171-184.
2
韩国河.
试论汉晋时期合葬礼俗的渊源及发展[J]
.考古,1999(10):69-78.
被引量:25
3
吴桂兵.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的形制、墓主及其他——两晋偏室墓研究之一[J]
.东南文化,2003(9):35-42.
被引量:10
4
王志高.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的时代及墓主身份的讨论——兼论东晋时期的合葬墓[J]
.东南文化,2003(9):43-52.
被引量:19
5
吴桂兵.
汉晋变迁考古学研究的地域意义——以安徽马鞍山地区吴晋墓葬为材料[J]
.江汉考古,2007(4):60-66.
6
栗中斌.
试析安徽马鞍山寺门口东吴墓的形制——兼论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时期祔葬墓的类型[J]
.东南文化,2009(3):51-57.
被引量:1
7
贺世伟.
略论三峡地区六朝隋唐墓所见的多人葬习俗[J]
.考古与文物,2010(4):63-72.
被引量:5
8
杨勇.
略论安阳西高穴大墓[J]
.殷都学刊,2011,32(1):24-28.
9
刘斌.
洛阳地区西晋墓葬研究——兼谈晋制及其影响[J]
.考古,2012(4):70-83.
被引量:23
10
胡永庆.
河南魏晋南北朝考古发现与研究六十年[J]
.华夏考古,2012(2):108-12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5
1
赵旭.
峡江地区借室埋葬的考古学现象探析[J]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19(1):468-480.
2
曲浩田.
齐文化博物院藏“丙午带钩”考辨[J]
.东方收藏,2023(7):23-25.
3
渠雨桐.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墓主身份再探——兼论两晋时期的后妃祔葬与祔庙问题[J]
.常州文博论丛,2020(1):34-40.
4
陈思源.
试论西晋至北朝墓葬中的牛车鞍马组合[J]
.碑林集刊,2018,0(1):164-180.
5
索德浩,周静.
三峡地区土洞墓研究[J]
.边疆考古研究,2020(1):305-321.
6
王志高.
六朝帝王陵寝述论[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20(3):23-31.
被引量:1
7
王志高.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的时代及墓主身份的讨论——兼论东晋时期的合葬墓[J]
.东南文化,2003(9):43-52.
被引量:19
8
岳起,刘卫鹏.
关中地区十六国墓的初步认定——兼谈咸阳平陵十六国墓出土的鼓吹俑[J]
.文物,2004(8):41-53.
被引量:21
9
索德浩.
破镜考[J]
.四川文物,2005(4):66-73.
被引量:12
10
吴桂兵.
马鞍山东晋“建元二年”墓分析——两晋偏室墓研究之二[J]
.东南文化,2006(1):40-46.
被引量:4
1
The Anyang Archaeological Team, IA, CASS.
1969—1977年殷墟西区墓葬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79(1):27-157.
被引量:322
2
齐东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金银器[J]
.北方文物,2000(1):21-26.
被引量:3
3
朱永刚.
西团山文化墓葬分期研究[J]
.北方文物,1991(3):3-11.
被引量:9
4
方成军.
安徽两晋墓葬的类型和分期[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1(2):59-65.
被引量:1
5
黄运甫.
略谈淅川毛坪楚墓的分期及其特征[J]
.中原文物,1982(1):52-55.
被引量:7
6
丽娜.巴合提别克.
阿勒泰地区中世纪以前墓葬形制分析及墓葬分期[J]
.黑龙江史志,2014(1):287-288.
7
何伟,李卓.
略论宁夏地区唐代中小型墓葬分期[J]
.华夏考古,2015(3):94-104.
被引量:1
8
崔仁义.
子陵岗东周墓的初步认识[J]
.江汉考古,1990(4):77-80.
9
李陈广,金康.
南阳汉画像石研究述评[J]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1990,10(5):0005-0009.
被引量:4
10
程义.
西安地区唐代双室墓葬研究[J]
.中原文物,2014(6):35-41.
被引量:7
考古
199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