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交往、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
1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现代世界,随着人类对自身面临的共同危机的认识,以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传统相互交流的加强,交往和对话已为人们所日益关注。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往问题也日益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意义。正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才有了关于交往的哲学话题。在讨论中,不少文章提出了独到的看法。这里,我想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真正内涵谈谈自己的理解。
作者
丁立群
机构地区
黑龙江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10-15,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关系
马克思交往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
人与人
商品经济
现实背景
人与自然
社会联系
现代世界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47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96
同被引文献
247
1
谭志满.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传承人与新乡贤的互构机制——以“撒叶儿嗬”传承现状为中心的考察[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4):123-132.
被引量:17
2
程仙平.
指向未来的我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7(15):81-88.
被引量:19
3
王晓升.
从存在论上理解价值——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家,2019,0(12):13-19.
被引量:1
4
吕微.
社区优先还是社会优先?——民俗学的逻辑出发点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修正案”[J]
.民俗研究,2021(3):78-87.
被引量:7
5
李连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教育传承路径样态重构研究——以鄂伦春族摩苏昆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3(2):146-151.
被引量:4
6
刘钰,许亮,靳宇倡.
大学实践教育的文献综述[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S1):45-48.
被引量:10
7
管延春.
人的全面发展与知识经济[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1):81-85.
被引量:2
8
F.费迪耶,丁耘.
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
.世界哲学,2001(3):52-59.
被引量:512
9
李双辰,李莉,付丽新.
知识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1-14.
被引量:1
10
敬志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4):45-4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8
1
郑召利.
90年代交往理论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1999(10):64-70.
被引量:7
2
郑召利.
90年代以来我国交往理论研究概述[J]
.哲学动态,1999(4):10-13.
被引量:13
3
张传开,余在海.
交往范畴和交往实践观研究之评说[J]
.巢湖学院学报,2004,6(2):1-6.
被引量:2
4
余在海,张传开.
实践范畴在当代中国的深化和发展[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6):644-652.
5
刘明合.
马克思交往观视角上人的三重本质探究[J]
.理论探讨,2007(6):49-52.
被引量:1
6
郭元祥.
实践缺失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局限[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3):1-8.
被引量:34
7
李婷婷.
马克思交往思想的逻辑进程——基于经典文本的解读[J]
.前沿,2016(3):14-23.
被引量:2
8
李婷婷.
马克思交往思想研究综述[J]
.天中学刊,2016,31(4):33-36.
被引量:1
9
郭元祥,夏玉环,李新.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践能力的表现及诊断——基于深圳市L区的质量监测分析[J]
.全球教育展望,2017,46(9):86-103.
被引量:4
10
聂洋溢.
阐释性再构论视角下的儿童观及其启示[J]
.教育评论,2018(3):44-4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6
1
丰燕美.
知识教学与实践育人相融合的现状、意义及路径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23(1):67-70.
被引量:1
2
刘路,魏源.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深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92-96.
被引量:2
3
余娟.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20(10):19-22.
4
赵淑辉.
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交往性重建[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7(1):30-33.
5
陈晓辉.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
.学术交流,2004(11):125-128.
被引量:5
6
翁才敏,苏一芳.
宽松 自由 协调 当代青年人际关系新景观[J]
.中国青年研究,2005(6):40-43.
7
梁秀萍.
论和谐社会与终极关怀[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6):40-42.
被引量:2
8
胡敏中.
论当代认识的竞争性[J]
.宁夏社会科学,2006(3):112-116.
9
汪芳芳.
浅谈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交往实践[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7(2):45-46.
10
刘志洪.
从主体向度深入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9(4):72-76.
1
我们不需要哲学了吗[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0):44-44.
2
郑园园.
浅析人性与人的本质——以中国传统哲学人性善恶学说为例[J]
.青春岁月,2013,0(7):387-387.
3
顾月琴.
再寻“孔颜乐处”[J]
.教育史研究辑刊,2007(2):17-20.
4
张新生.
主体能动性研究评述[J]
.现代经济信息,2009(23):348-349.
5
刘强.
择善而从——人生哲学的终极诉求——读傅佩荣《哲学与人生》[J]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1(2):50-51.
6
孙晓婷.
马克思视域下“现实的人”的思想及其理论分析[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9):366-366.
7
吴十洲.
礼器的古典哲学话题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6):56-65.
被引量:4
哲学研究
1992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