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西两组龙山文化城址的发现及对几个古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
2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鲁西两组龙山文化城址的发现及对几个古史问题的思考张学海ChipingCountyandYangguCountyofwestShandongProvincearetwooldculturecentersoftheareawherethreeprovin...
作者
张学海
出处
《华夏考古》
1995年第4期47-58,共12页
Huaxia Archaeology
关键词
龙山
涿鹿之战
蚩尤
古文化
先商文化
空桑
泰山
少昊
文化遗址
黄帝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95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22
同被引文献
495
1
郭若愚.
同一神话范式的多元诠释——三代政教互通背景下的“绝地天通”[J]
.宗教学研究,2021(2):263-270.
被引量:2
2
韩建业.
裴李岗时代与中国文明起源[J]
.江汉考古,2021(1):50-55.
被引量:13
3
郭立新,郭静云.
夏处何境——大禹治水背景分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45-155.
被引量:7
4
高广仁,胡秉华.
山东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信息及其与文化的关系[J]
.中原文物,2000(2):4-12.
被引量:7
5
蔡全法,马俊才,郭木森.
河南省新密市发现龙山时代重要城址[J]
.中原文物,2000(5):4-9.
被引量:42
6
王恩田.
山东商代考古与商史诸问题[J]
.中原文物,2000(4):10-14.
被引量:23
7
肯特·弗兰纳利,乔伊斯·马库斯,寻婧元.
认知考古学[J]
.南方文物,2011(2):175-181.
被引量:6
8
逢振镐.
东夷及其史前文化试论[J]
.历史研究,1987(3):54-65.
被引量:10
9
靳桂云,吕厚远,魏成敏.
山东临淄田旺龙山文化遗址植物硅酸体研究[J]
.考古,1999(2):82-87.
被引量:24
10
李德渠.
山东济宁市程子崖遗址第二次发掘[J]
.考古,1999(7):8-1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4
1
孙波.
山东龙山文化的聚落与社会[J]
.海岱考古(辑刊),2019(1):386-416.
被引量:1
2
周要港.
海岱地区龙山文化成就探析[J]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2(1):105-111.
3
郭立新,郭静云.
从古环境与考古资料论夏禹治水地望[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2):136-153.
被引量:3
4
吴春明.
史前城市的考古新发现与中国文明的起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9(3):48-54.
被引量:6
5
任式楠.
中国史前城址考察[J]
.考古,1998(1):1-16.
被引量:56
6
曹兵武.
长城地带史前石城聚落址略说[J]
.华夏考古,1998(3):60-62.
被引量:5
7
裘士京,姚义斌.
中国史前城址的分布及功能分析[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18(1):100-106.
被引量:1
8
余介方.
从史前城址看中国文明的起源[J]
.中原文物,2003(4):39-45.
被引量:4
9
何德亮.
山东龙山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J]
.文物春秋,2002(1):11-17.
被引量:4
10
李之龙.
良渚文化社会形态探析[J]
.考古,2002(9):70-7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22
1
卫斯.
“陶寺遗址”与“尧都平阳”的考古学观察——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问题的探讨[J]
.西部考古,2020(2):59-76.
被引量:2
2
聂晓莹,付建丽,崔天兴.
试论中国北方地区的史前石城遗址[J]
.文物建筑,2020(1):155-166.
被引量:1
3
张立东.
试论濮阳卫城之名称[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2(1):91-96.
4
郭立新,潘莉莉.
长江中游原生国家文明成长的动力机制初探[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6):154-164.
被引量:1
5
郭立新,郭静云.
夏是哪国王朝——历史英雄大禹的文化属性暨原乡[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3):145-152.
被引量:2
6
韩香花.
新石器时代伊洛地区的原始农业及发展条件[J]
.农业考古,2009(3):11-16.
被引量:1
7
张玉霞.
试析中原城市群的历史文化渊源[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56-61.
被引量:1
8
王子谟,王晓萍.
论中医学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与渊源——中医基础理论有关问题的思考[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2):72-75.
被引量:2
9
许永生.
黄帝铸鼎原与中华文明起源[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39-47.
被引量:3
10
刘海年.
中国古代城市的演进与法制[J]
.东方法学,2010(2):3-20.
被引量:3
1
王政.
孔子“生于空桑”民俗考论[J]
.孔子研究,2002(6):109-113.
被引量:4
2
孙广清,杨育彬.
从龙山文化城址谈起──试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J]
.华夏考古,1994(2):72-78.
被引量:3
3
水与中华——(一)大禹治水[J]
.走近科学,2009(2):4-8.
4
艾楠,郑曙光.
在文物古迹中读解济南历史[J]
.走向世界,2015,0(51):46-49.
5
曲辰.
熊耳、龙门、空桑及轩辕之丘考证[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12(4):31-38.
被引量:1
6
骆啸声.
关于伊尹问题考析[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3(5):84-90.
被引量:2
7
黄崇浩.
空桑·尼丘与孔子之诞生[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1996,27(4):42-44.
被引量:2
8
蔡全法,马俊才,李玉山,郁宏亮,刘群,陈桂香,游惠琴,沈春荣,蔡晓红,郭木森,牛花敏,陈伟芳,蔡强.
河南新密市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发掘简报[J]
.华夏考古,2002(2):53-82.
被引量:106
9
蔡全法.
河南新密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发现记[J]
.河南文史资料,2010(4):72-85.
10
徐宣武.
伊尹生地和躬耕地何在[J]
.中原文物,1992(4):85-88.
华夏考古
199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