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教育中的交流及其阻隔
被引量: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试论教育中的交流及其阻隔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一、交流与教育"交流"的意思是指"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互相沟通"[1]。有人提出,交流的过程是寻找和发现共同点的过程或理解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寻找"共视"和"共识"的过程[2]。我们认为,真正的交流至少应当...
作者
刘铁芳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1996年第3期16-20,共5页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教育影响
教育教学活动
儿童
教育过程
知识和技能
周围世界
教师
流阻
非正式群体
分类号
G40-03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519
同被引文献
92
1
肖川.
论教学与交往[J]
.教育研究,1999,20(2):58-62.
被引量:222
2
郑召利.
90年代交往理论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1999(10):64-70.
被引量:7
3
梦海.
交往是人类大同之路——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J]
.求是学刊,1998,25(5):39-42.
被引量:18
4
鲁洁.
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
.教育研究,1997,18(4):16-19.
被引量:272
5
李其龙.
交往教学论学派[J]
.全球教育展望,1989,20(6):18-24.
被引量:6
6
陈枚.
试论师生交往的社会心理结构[J]
.心理学报,1986,18(3):238-247.
被引量:6
7
肖川.
教育的隐喻[J]
.人民教育,2004(12):11-11.
被引量:14
8
马文通.
Communication的译名和意义[J]
.读书,1995,0(10):139-141.
被引量:6
9
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5):653-658.
被引量:442
10
熊和.
后理性主义的教学观及其教学论意义[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4):69-73.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23
1
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5):653-658.
被引量:442
2
李虹,李维,杨大伟.
教育交往的意义、功能及策略[J]
.教育探索,2004(5):48-50.
被引量:1
3
吴红华,林宣龙.
从人的特质看教育的真义和悖论[J]
.江苏教育研究,2008(3):46-49.
被引量:1
4
潘欧文.
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症候群”--交往哲学的视角[J]
.教育学术月刊,2009(5):46-49.
被引量:4
5
安富海.
课堂交流:实质、特点及策略[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6):56-59.
被引量:7
6
丁志云,陈锦凤.
关于“流行的激励”理性思考和追问[J]
.文教资料,2009(5):116-117.
7
刘茹.
论音乐交往教学模式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J]
.科教文汇,2010(23):164-165.
8
赵天舒.
交往性学习实践对英语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2011(4):142-143.
被引量:1
9
肖川.
论继续教育有效教学的特征[J]
.江苏高教,2001(2):113-116.
被引量:25
10
陈正华.
论交往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0(6):92-9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19
1
何桃,柳青青.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
.作家天地,2020,0(9):75-76.
2
叶萌洁.
内科护理应用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J]
.智慧健康,2020,6(11):39-41.
被引量:2
3
张芳红.
新媒体视野下大学英语“对分课堂”研究[J]
.中国报业,2021(8):88-89.
被引量:2
4
唐文生.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地方高校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中可行性探究[J]
.艺术评鉴,2019(24):106-108.
被引量:2
5
李晶晶,莫玲.
地方医学院校食品工艺学课程中“对分课堂”的应用[J]
.壮瑶药研究,2021(1):158-162.
被引量:1
6
谭月.
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有效教学探究[J]
.校园英语,2020(48):34-35.
7
路洁.
“对分课堂+微课”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
.校园英语,2020(46):26-27.
8
范园.
“教、学、评一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英语,2021(12):85-87.
被引量:1
9
蔡维效.
“对分课堂”模式在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现代英语,2020(4):1-3.
被引量:1
10
李春燕,张爱华.
对分课堂在瑜伽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体育视野,2022(9):53-55.
1
白明亮.
“教育存在”的本真追问——兼与刘铁芳同志商榷[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1):44-47.
2
覃小芳.
心灵的顿悟——有感于刘铁芳教授的《班主任工作的使命与境界》[J]
.教师,2012(7):31-32.
被引量:1
3
陈立军.
教育生活中的四个关键词——读《教育生活的永恒期待》[J]
.教师博览(中旬刊),2015,0(9):48-49.
4
刘铁芳,张磊.
刘铁芳:过有品质的教育生活[J]
.今日教育,2012(3):39-41.
5
刘铁芳.
我们为何从这里再出发——关于生命课堂的思考(一)[J]
.湖南教育(D版),2014,0(11):17-19.
6
何坚毅.
谈谈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6):38-39.
被引量:2
7
刘波.
守望教育是一种美好期待[J]
.今日教育,2012(3):41-41.
被引量:1
8
教育人文理念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刘铁芳教授[J]
.教师博览(中旬刊),2009(2).
9
杨雷.
敬意 诗意 守望——也读《守望教育》[J]
.教育文汇,2006(12):41-42.
10
刘铁芳.
试论教育研究的人文关怀[J]
.教师教育研究,1997,12(4):10-17.
被引量:17
中国教育学刊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