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魔幻现实主义鬼文化及其他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魔幻现实主义鬼文化及其他刘蓓蓓在中外文化交汇过程中,拉丁美洲对我国新时期文学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一些“先锋派”作家学习阿根廷的博尔赫斯,用文字玩起了比“儿童们”玩得“精明”的“游戏”,字里行间也不乏生死莫辨、真假难分的玄虚。“文化寻根派”们则推崇哥伦...
作者
刘蓓蓓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114-118,1,共6页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关键词
魔幻现实主义
鬼文化
后殖民主义
拉丁美洲
文艺理论
马尔克斯
创作方法
“文化殖民主义”
“浪漫主义”
《窦娥冤》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0
1
习传进.
魔幻现实主义与《宠儿》[J]
.外国文学研究,1997,19(3):106-108.
被引量:22
2
程邦雄.
“鬼”字形义浅探[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2(3):103-105.
被引量:18
3
陈光孚.
“魔幻现实主义”评介[J]
.文艺研究,1980(5):131-138.
被引量:29
4
张学军.
试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返祖特征和美感效应[J]
.人文杂志,1996(1):110-115.
被引量:1
5
李德恩.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技巧与特征[J]
.外国文学,1989(1):61-66.
被引量:6
6
汪玢玲.
《聊斋志异》与鬼文化[J]
.蒲松龄研究,2000(3):169-176.
被引量:7
7
邹惠玲.
印第安传统文化初探(之二)——印第安恶作剧者多层面形象的再解读[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6):33-37.
被引量:13
8
方红.
美国的猴王——论杰拉尔德·维兹诺与汤亭亭塑造的恶作剧者形象[J]
.当代外国文学,2006,27(1):58-63.
被引量:7
9
艾丽丝·沃克.父亲的微笑之光[M].周小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10
丁文莉,邹惠玲.
论《格瑞佛:一个美国猴王在中国》中的恶作剧者形象[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4):38-4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余秋兰.
论《父亲的微笑之光》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J]
.科技视界,2013(32):42-42.
2
赵芝萍,朱明胜.
魔幻现实主义下格里佛的形象分析[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9(4):45-47.
3
陈波.
“鬼”字用法的发展及对汉语词汇的影响[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3):326-33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李彦湄.
现代汉语类词缀“鬼”探析[J]
.汉字文化,2022(14):122-124.
被引量:2
2
彭慧.
由电视剧《春草》看汉语中的“麻头鬼”[J]
.中州大学学报,2008,25(6):70-72.
3
毛燕.
从“好个X”句式看“鬼、头、鸟、球”类词的否定意义[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2):40-42.
被引量:2
4
陈菲菲.
以“小鬼”为例,浅析“鬼”的词义虚化过程[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9):128-128.
5
张君.
现代汉语含“鬼”词语词义的隐喻分析[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27(3):80-83.
被引量:2
6
赵圣花,江波.
汉日“鬼”词语的隐喻表达对比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1):114-117.
被引量:2
7
李欢.
粤语“鬼”字作副词用法分析[J]
.今古文创,2021(34):108-111.
被引量:3
8
施晖,聂根凤.
跨文化视域下的“词缀”探析--以性向词汇中的“鬼”/「鬼」为例[J]
.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10(3):50-62.
被引量:2
9
于心.
从“鬼”字字义在日本的演变看日本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嬗变过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10):166-170.
10
刘伊荻.
广州话中“鬼”的用法及语法化过程[J]
.今古文创,2024(37):132-136.
1
吕毅之,常哲.
蓝色的霸权,黑色的殇——析《最蓝的眼睛》中的文化殖民主义[J]
.北方文学(下),2014,0(11):39-40.
2
刘心武.
到底意难平[J]
.文学自由谈,1996(2):33-38.
3
刘玉杰,宋银秋.
《鲁滨孙漂流记》:荒岛英雄背后的文化殖民主义[J]
.电影文学,2013(4):95-96.
被引量:1
4
罗小云.
从接受到对话——改革开放后美国文学研究在我国的复兴[J]
.当代文坛,2002(6):87-89.
5
周继鸿.
长篇散文的崛起[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1,17(1):54-55.
被引量:1
6
苏晓芳.
论铁凝小说中忏悔意识形成的文化语境[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3):107-109.
7
张春蕾.
中西方文化交汇中的女性命运——兼论赛珍珠的文化立场的嬗变[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4):21-23.
8
蔡毅.
并肩携手,共创中国文学的辉煌[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5):128-131.
9
徐文培,孙媛.
文化殖民主义影响下黑人与本土文化的疏离——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中他者形象分析[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139-141.
10
覃江华.
奥尔罕·帕慕克小说《我的名字叫红》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6):90-92.
中国文化研究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