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7年第6期77-82,共6页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同被引文献74
-
1刘佐艳.试论民族文化语义与两级符号系统[J].外语研究,1999(1):26-29. 被引量:2
-
2何孟良.汉俄思维方式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J].外语教学,1998,19(2):57-61. 被引量:2
-
3丁昕.左右尊卑观念及其在俄语中的反映[J].外语研究,1998(1):41-45. 被引量:2
-
4赵敏善.关于语言文化学的研究范围[J].外语研究,1998(3):45-47. 被引量:6
-
5张本慎.汉英感叹词的跨文化透视[J].外语教学,1997,18(4):48-55. 被引量:6
-
6张辉.论空间概念在语言知识建构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1(1). 被引量:26
-
7郑桂芬.试论民族文化同义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1(1):35-40. 被引量:3
-
8吴国华.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20(5):1-6. 被引量:14
-
9丁昕.语言国情学的出路──文化语言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20(4):48-51. 被引量:10
-
10王丽.关于俄汉国情成语词典的编纂[J].辞书研究,1997(2):47-5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8
-
1王玉霞.礼仪中的左右尊卑辨析[J].兰台世界(上旬),2010(1):74-75. 被引量:5
-
2张晓燕.俄汉语时空概念表达对比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4(4):49-52. 被引量:1
-
3罗曼荣.大学俄语教学汉俄文化习俗差异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229-231. 被引量:1
-
4罗曼荣.大学俄语教学中汉俄民族文化习俗差异与融合对比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5):56-59.
-
5王秀丽,胡鸿.中西手势差异的文化渊源[J].新余学院学报,2020,25(6):86-90.
-
6杨仕章.语言国情学在中国[J].外语学刊,2003(1):13-19. 被引量:17
-
7薄婧.俄语中“左右手”的语言文化学分析[J].青春岁月,2013,0(18):136-136.
-
8薄婧.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左”和“右”[J].青年文学家,2013,0(26):124-124.
二级引证文献24
-
1薄艳华,谢琳.试论语言国情学与语言文化学的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24(S1):118-120. 被引量:2
-
2周晓菲.语言文化教学法的历史演变以及整合教学单元[J].文学界(理论版),2012(10):404-405.
-
3赵红娟.俄语身势语及俄汉身势语的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1):29-32. 被引量:7
-
4金英.俄汉身势语的语用功能和文化差异[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69-72. 被引量:1
-
5冯晓莉.漫话俄语语言国情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24):230-230.
-
6赵爱国.从语言国情学到语言文化学[J].中国俄语教学,2007,26(3):28-32. 被引量:16
-
7管月娥.专业俄语基础阶段实践课中的“文化移入”[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8(2):55-60. 被引量:1
-
8孙玉华.俄语语言文化学:回顾与前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1-5. 被引量:4
-
9李雅君,高慧敏.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看听的解码过程[J].中国外语,2006,3(6):42-45. 被引量:3
-
10王玉霞.中西方礼仪文化比较研究——以宴饮礼仪为例[J].兰台世界(上旬),2010(5):60-61. 被引量:8
-
1汪成慧.俄汉民族饮食文化差异比较[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19(6):66-69. 被引量:3
-
2曹阳.谈俄汉民族特殊的文化现象——数字文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8(1):81-83. 被引量:2
-
3汪成慧.从图腾崇拜探析俄汉民族的文化差异[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25(3):71-74. 被引量:1
-
4张岚.谈谈俄罗斯民族的左右尊卑文化现象[J].俄语学习,2012(1):27-30. 被引量:2
-
5汪成慧.从地理环境看俄汉民族性格差异[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18(6):87-90. 被引量:1
-
6汪成慧.从俄汉民族的文化差异看餐桌礼仪[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0(3):22-25. 被引量:3
-
7兰梁斌.论严复的中国传统观[J].中国文化研究,2011(2):132-141. 被引量:3
-
8汪成慧.俄汉民族礼仪文化差异之诠释[J].中华文化论坛,2016(9):109-113. 被引量:1
-
9韩云凤.俄语谚语的文化特点及其形象汉译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79-80. 被引量:1
-
10马福珍.衣食住行与俄语谚语[J].俄语学习,2008(3):5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