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得”字兼语句新论
被引量: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得”字兼语句新论孙银新§0引言0.1林曙、孙银新等在《1992年第1期问题征答答案选登问题二》(载《汉语学习》1992年第3期第52~53页)中认为,“a.他打得孩子到处乱跑”可视为兼语式。其说可信,可惜论证不够。本文想就此再作一些补充。0.2下面...
作者
孙银新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1期32-34,共3页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关键词
兼语句
“得”
铸造车间
《现代汉语词典》
语法意义
语义特征
语法形式
“把”字句
问话形式
《普通语言学教程》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9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129
1
宋文辉.
现代汉语状态、程度补语结构中“得”的意义、性质与功能[J]
.世界汉语教学,2021,35(3):306-322.
被引量:5
2
陈川.
开江话中“倒”和“起”的语法特征[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299-300.
被引量:2
3
张勇.
论连谓兼语融合句的分类[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7(3):25-27.
被引量:8
4
杨寿勋.
“得”的生成语法研究[J]
.现代外语,1998,21(1).
被引量:34
5
程琪龙.
Jackendoff“致使概念结构”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7(3):26-31.
被引量:15
6
杨成凯.
“兼语式”存废之争[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4(1):64-69.
被引量:7
7
严戎庚.
论使令关系与兼语句──兼与季临定、邢欣先生商榷[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1):76-80.
被引量:4
8
宋玉柱.
兼语为与事的兼语句[J]
.汉语学习,1998(6):62-62.
被引量:5
9
戴耀晶.
试说汉语重动句的语法价值[J]
.汉语学习,1998(2):1-4.
被引量:48
10
吕冀平.
两个平面,两种性质:词组和句子的分析[J]
.学习与探索,1979(4):80-94.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21
1
张新华.
论兼语式系统及其语义机制[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34-51.
被引量:1
2
杨爱姣.
《伍伦全备谚解》中兼语句的结构类型及特点[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4):488-493.
3
谢爱林,廖运生,刘红霞.
也谈“Ns+V+得+NP+VP”[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4):139-141.
被引量:1
4
张豫峰.
“得”字句研究述评[J]
.汉语学习,2000(2):23-28.
被引量:15
5
谢爱林,徐玉莲,廖运生.
“Ns+V+得+NP+VP”研究三题[J]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2004,24(3):98-99.
被引量:1
6
谢爱林,廖运生,徐玉莲.
“Ns+V+得+NP+VP”中“V”与“NP”两部分间语义关系再探[J]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2004,24(4):115-116.
被引量:1
7
谢爱林.
也谈“他打得孩子到处乱跑”[J]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53-56.
8
谢爱林,徐玉莲.
“Ns+V+得+NP+VP”各部分间的语义关系初探[J]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1):124-126.
9
何婷婷.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兼语式研究[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18(2):59-62.
10
许多会.
民族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及其习得[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13(4):66-7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1
1
姚家兴.
汉语情态补语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方式[J]
.双语学习,2017,0(12):36-40.
2
董玲玲,严丽萍.
《史记》中的“得”考[J]
.文教资料,2008(24):38-39.
3
何元建,王玲玲.
论汉语使役句[J]
.汉语学习,2002(4):1-9.
被引量:51
4
谢爱林.
也谈“他打得孩子到处乱跑”[J]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53-56.
5
李亚丽,满江红.
“得”句中主语S的构成[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60-63.
被引量:1
6
邵宜.
赣语宜丰话“得”的研究[J]
.语文研究,2007(1):48-52.
被引量:11
7
王长武.
复动补充复句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6):135-137.
8
朱丽芳.
“得”的语法化过程在《朴事通》中的体现[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8):41-42.
被引量:3
9
李莉.
四川宜宾方言中“得”的用法[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0):83-85.
被引量:4
10
朱其智.
“V/A得OC”结构中“得”具有致使义[J]
.汉语学习,2009(3):17-22.
被引量:11
1
宋玉柱.
“怦怦”和“砰砰”[J]
.语文建设,1997,0(6):39-39.
2
罗华炎.
何者规范?AB不AB抑或A不AB?[J]
.语言文字应用,2000(3):31-33.
被引量:15
3
史有为.
语野问答(三)[J]
.汉语学习,1991(3):50-53.
4
骆峰.
问话的艺术[J]
.语文建设,1995(6):41-43.
汉语学习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